世界史上著名的“四大谎言”,全都是假的,至今还有人深信不疑

Restoration机械 2024-05-08 09:19:06

在当前的数字时代,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追求点击率的视频内容和标题党文章。这类作品往往基于未经证实的传闻,利用大众对历史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奇异事物的好奇心而制作。这种类型的内容,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现代谣言。

这种现象并非仅是近年来的产物。在更早之前,即使当网络还未普及时,西方社会中便已存在所谓的四大历史谎言。尽管时至今日,这些错误的信息依然广为流传,被不少人当作确凿的真实历史接受。以下将探讨其中的一个著名错误观念:关于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身高的误传。

“矮子”拿破仑

历史上,拿破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统治技巧而闻名于世,因此围绕他的传说和野史不断涌现,其中包括对他的私生活的种种猜测。然而,最引起公众兴趣的莫过于关于他身高的讨论。长期以来,网络上有传言称拿破仑是个矮子中的“巨人”,意指尽管他在军事指挥上才华横溢,但在身材上却只有1米58,成为典型的“矮小君主”。这一形象似乎也与喜剧演员潘长江所说的“浓缩就是精华”不谋而合。

但经过近代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对历史人物身高进行精确复核之后,拿破仑的实际身高得到了纠正:他实际上是一名身高1米69的法国人。虽然这个身高并不算突出,但也绝非矮小。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过去会有关于拿破仑身高的误传出现呢?

在历史文献中,关于拿破仑·波拿巴的身高存在不同的说法。这一差异主要源于计量单位的不同使用;当时英国采用英尺来测量,而法国则使用法尺。据换算,按照法尺标准,拿破仑的身高为5法尺2法寸,相当于现代量度接近1米70。相对地,若按英尺计算,则他的身高仅为1米58。此外,若将拿破仑的身高置于其时代的欧洲人群中比较,他并不算矮。历史资料表明,直至1900年,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法国人的平均身高才达到约1米66。因此,回溯到拿破仑统治时期,平均身高无疑会更低,从而证实拿破仑的身高在当时属于正常水平。

埃及艳后传奇

埃及地处非洲、欧洲和中东的交汇点,历史上不断面临基督教及阿拉伯文明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位上台的埃及法老首要面临的不是国内的治安问题,而是如何在欧洲的军事压力下生存。其中,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策略和手腕尤为突出,她的智谋和外交手腕使得埃及在罗马帝国的强权下得以存续,同时她也因其个人魅力和智慧被后世铭记。然而,对于她美貌的传说往往被夸大,历史真相可能并不像流传的故事那样神奇。

在历史学界广泛接受的叙述中,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被描绘为一位利用其迷人外表以及政治和智慧,巧妙地在罗马统治者朱利叶斯·凯撒和马克·安东尼之间施展影响的女性领袖。她的策略成功地让两位罗马权贵放弃了对埃及的征服野心,直到她遇到了意志坚定、不易受到女性魅力影响的屋大维。据称,当面对屋大维时,她的诱惑策略失效,最终选择了一种致命的自我了断方式——蛇咬,结束生命。

从古埃及流传至今的实物证据,尤其是指涉到女王形象的雕塑艺术品,对于克利奥帕特拉以绝世美貌俘获两大罗马帝国掌权者的叙述提出了质疑。19世纪由考古学家发现的一尊雕像揭示了一个与传统观点相悖的形象:这位埃及女王身材并不高挑,而且其面容宽阔、特征不甚和谐,这些特点并不符合古代欧洲人的审美观念。因此,结合现存史料及考古发现,更可能的情况是克利奥帕特拉以其学识深度和个人魅力赢得了凯撒与安东尼的青睐,而非仅凭外貌之美。

斯巴达勇士

温泉关战役,作为欧洲历史中著名的军事冲突,一直被后世铭记。

传统叙述中,斯巴达,古希腊的城邦之一,汇集了该地区最卓越的战士队伍。在温泉关之地,他们运用地形优势及自身的勇气与牺牲,以全军覆没的巨大代价,成功抵御了数量庞大的波斯军队,为古希腊文明的延续作出了贡献。然而,关于这场战役双方的实际兵力,至今尚无确切定论。当前较被接受的观点指出,这场战役并非仅涉及斯巴达一城,而是希腊与波斯之间的较量。

据估算,希腊方面投入的兵力约为六千名士兵,而波斯方面的军力则是数万人规模。虽然双方在人数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差距并未达到三万对三十万这样夸张的比例。考虑到当时的武器技术水平,即便是斯巴达士兵个个如古代英雄项羽般勇猛,也难以抵挡波斯如此巨大的军事压力。

特洛伊战争

古希腊为争夺海伦发起特洛伊战争,使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伊。

至于特洛伊木马战术的真实性,这一策略源自《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记载,并因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木马病毒”而被广泛知晓。尽管这一故事流传甚广,但其历史真实性仍存有质疑。

在古希腊传说中,为了争夺世上无双的美女海伦,希腊联军在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的带领下,对特洛伊城展开了激烈的攻势。经过无数次的直接攻击无果后,他们精心设计了一项计谋——著名的“木马计”。

按照这一策略,希腊军队精心编排了一场撤退的戏码,留下一只巨大的木马,并有意让一些士兵落入特洛伊人之手。这些被俘的士兵向特洛伊人传递了一个信息:这只木马是用于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由于希腊人匆忙撤离而未能完成仪式,因此遗留在战场。

特洛伊人在未经怀疑的情况下,将木马带入城内,视为战争的胜利纪念品。然而,夜幕降临时,藏匿在木马内部的希腊士兵悄然出现,里应外合地攻占了特洛伊城。

不过,历史的真实性往往与传说有所出入。19世纪中期,德国著名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对特洛伊遗址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测量。他的研究发现,特洛伊的城门异常狭窄,其尺寸与希腊城邦的狮子门几乎相同,这样的结构不可能容纳上百名士兵同时通过,这与木马计中所描绘的情景显然不符。

如此差异引发了关于特洛伊战争真实性的讨论,但尽管如此,木马计的故事仍然流传至今,成为西方文化中最著名的战争智谋之一,展示了人类历史上军事策略和心理战的早期应用。

谎言流传的真相

在分析历史所谓的“四大谎言”的持续性与普遍性时,我们发现这些谬误的信服力并非是现代现象的产物。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这些谎言至今仍然被广泛接受与传播。

这种现象的持续存在主要归因于人类认知习惯中的几个关键因素。首要的是信息的传播机制。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往往是被动的,他们往往缺乏独立的批判思维,而是在接触并重复他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个人观点。这种心理和认知上的顺从性使得不实之词得以在社会中迅速蔓延,最终导致个体陷入了一个由错误信息构建的“信息茧房”,难以接受与之相悖的真实事实。

那些积极散播不实信息的人往往自视为掌握真理的少数人,这种心态使他们感到优越,并借此获得某种自我认同和存在感。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这些人在推广虚假观点时,也在无意中强化了这一错觉的社会影响力。随着时间推移,即便有持有理性见解的个体,也可能因为群体压力而不敢公开质疑普遍接受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助长了虚假信息的流传。

我们可以理解为何一些历史上的谎言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在某些情况下似乎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类社会在信息处理和认知习惯方面的复杂性,以及个体与集体心理在维护和传播虚假信息中的相互作用。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