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星星看起来会一闪一闪的,是在向地球发送什么信息吗?

平头哥种草 2025-04-09 10:26:47

夜幕降临时,总有人指着闪烁的星星发问:这忽明忽暗的光点,是不是外星人发送的摩斯密码?

最近某天文论坛的投票显示,超过63%的网友坚信"星星眨眼"藏着宇宙密码,甚至有人拍到"北斗七星连续闪烁三次"的奇观视频,引发热议。

科学家们却说,这不过是地球大气层给我们开的玩笑。

大气层就像个永远在变形的光学迷宫。

当星光穿越,100公里厚的空气层时,会遭遇无数个,密度、温度不同的空气“镜片”。

这些“镜片”的折射率,存在着差异,就好像把筷子插进水中时,筷子会弯曲那样,从而使星光踏上了,蜿蜒曲折的路径。

尤其是蓝光由于其波长较为短小,便更容易被这些“镜片”折射得七零八落。此乃星星在闪烁之际,时常会携有蓝紫色调的缘故。

当观测角度,接近地平线时,星光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闪烁现象,就会变得格外明显。

天文学家们发现,各类天体,在“抗干扰能力”这一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

有些天体,其抗干扰能力,比较强;而有些天体,这种能力,却很弱。

这种反差,着实令人难以置信,亦让人深感惊讶。

金星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其直径相当于67个满月叠加,这种大圆盘反射的光线,就像拿着手电筒直射一样,大气湍流对它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恒星就像针尖大的光点那般,任何细微的折射,都会被加以放大。

更有趣的是,某些恒星自身便是“戏精”——参宿四这般的红超巨星,其表面温度,与亮度每日都在波动,叠加大气折射之效果,便成了夜空中最为会“眨眼”的明星。

现代天文观测早已揭开闪烁的秘密。

美国国家光学红外天文研究实验室的最新数据表明,通过高精度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科学家能够,将星光闪烁的幅度,降低百分之九十五。

这些设备,能够在每一秒钟里,让镜面的形状调整了1000次。

如此这般,就仿佛给望远镜戴上了“隐形眼镜”的般。

这项技术,不仅让望远镜看得更加清楚,还意外地推动了气象学的发展——通过对星光闪烁参数进行分析,就能够反推大气湍流的结构,进而预测暴雨发生的概率。

在航空航天这个领域里,科学家正在搞研发,“星光导航系统”呢。

它借助那些闪烁着的、有规律的光去校准卫星轨道,用这样的办法能够使精度比传统方法提高3个数量级。

当然科学家们也保留着浪漫的想象。

当1977年接收到的"Wow"信号至今无法解释时,有人提出:或许某些文明故意利用大气闪烁规律编码信息。

就像在那嘈杂的酒吧里,用眨眼来轻轻地传递暗号一般,这种功率较低、隐蔽性却很高的通信方式,或许恰恰就是外星文明所会做出的选择呢。

但目前观测表明,闪烁的随机性,远远大于信息编码所需的规律性,这个猜想,仍停留在科幻小说的层面。

从古至今,人类始终在,不断地寻找那星空中的特殊符号,于浩瀚宇宙中探寻着属于我们的奥秘。

古埃及人把天狼星,它那独特的闪烁,跟尼罗河的泛滥关联起来;玛雅人凭借金星的运行轨道,以此来制订历法;现代人借助射电望远镜,去接收宇宙的背景辐射。

但当我们用光谱仪分解星光时,看到的不过是氢氦锂铍的元素指纹。

或许正是这种认知上的落差,让那闪烁的星光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既渴望用科学去揭开那真相,又尽情享受着想象所赋予的那份诗意。

倘若闪烁真的是信号,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言”去回应呢?

是用激光笔勾勒出斐波那契数列,还是让卫星编队排列出质数阵列?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