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局:前总统被捕引全国抗议,军方立场成关键变量

元衡聊国际 2025-03-20 19:49:37

菲律宾政坛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飓风。随着前总统杜特尔特被现政府以国际通缉令为由逮捕,首都马尼拉及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街头抗议,示威者高呼“释放杜特尔特”“马科斯下台”等口号。更令人不安的是,长期被视为政局“稳定器”的菲律宾军方内部暗流涌动,部分军官对政府的强硬手段公开表达不满。这场由逮捕行动引发的政治危机,正将东南亚这个关键国家推向未知的深渊。

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对杜特尔特的雷霆行动,表面是执行国际刑警组织的司法程序,实则暗藏精密的政治算计。选择在杜特尔特境外访问期间启动抓捕程序,政府显然试图营造“畏罪潜逃”的舆论氛围。作为执政联盟曾经的盟友,杜特尔特家族在棉兰老岛等地的深厚根基、与军方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其始终是小马科斯权力版图中的潜在威胁。

这场政治豪赌的核心,在于小马科斯试图通过“去杜特尔特化”重塑权力结构。自2022年上台以来,小马科斯虽继承杜特尔特部分政策遗产,但两人在南海议题、美菲关系等关键领域的分歧日益扩大。逮捕行动既能削弱杜氏家族对地方政治的控制,又可迎合国际社会对“铁腕禁毒”的追责压力,堪称一石二鸟的权谋之作。

身陷囹圄的杜特尔特却展现出惊人的政治韧性。这位以“敢说敢做”闻名的前总统拒绝流亡,选择回国直面司法程序,将拘捕令转化为政治舞台的聚光灯。在支持者眼中,这位74岁的政治强人正从“禁毒英雄”蜕变为“政治殉道者”——拘留室里的每个夜晚,都在发酵民众对现政府的不满情绪。

杜特尔特阵营的反攻策略极具针对性:通过律师团队向国际法庭提交程序瑕疵证据,利用社交媒体发布狱中影像维持曝光度,同时策动地方势力组织全国性抗议。其女、现任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虽保持表面中立,却在关键省份默许支持者的动员行动。这种“以守为攻”的战术,使得小马科斯的司法牌逐渐演变为烫手山芋。

菲律宾街头此起彼伏的抗议浪潮,折射出社会阶层的深度分裂。在贫民聚集的奎松市,示威者焚烧小马科斯画像,高呼“还我杜特尔特”;而在精英云集的马卡蒂金融区,知识阶层则打出“支持法治”的横幅。这种价值对立已蔓延至国会,参议院内亲杜派议员连续三日阻挠重要法案审议,立法机构几近瘫痪。

真正令国际观察家警惕的,是菲律宾军方罕见的立场松动。尽管国防部长仍表态效忠政府,但棉兰老岛军区近日以“反恐演习”为名向首府达沃市增兵,该市正是杜特尔特家族的传统势力范围。更耐人寻味的是,部分退役将领在社交媒体公开质疑逮捕程序的合法性,现役军官中亦出现“司法不应沦为政治工具”的匿名发声。这种微妙变化,让人联想起1986年推翻马科斯家族的“人民力量革命”。

这场政治危机的走向,取决于三个关键变量:司法程序的国际公信力、街头抗议的持续强度,以及军方的最终站队。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介入调查可能成为转折点——若判定菲律宾政府程序违规,小马科斯将面临内外交困;反之,杜特尔特则可能从“政治偶像”沦为“战争罪犯”。

经济层面的压力正在加剧。菲律宾比索汇率连续三周下跌,外国投资者单日撤资创下半年新高。分析人士警告,若政局动荡持续,该国可能重演2013年“资金出逃-比索暴跌-通胀飙升”的恶性循环。

在这场高风险的政治博弈中,小马科斯与杜特尔特都在与时间赛跑。前者需要速战速决完成司法审判,后者则力图将危机长期化以拖垮现政府。而夹在中间的3000万菲律宾民众,正被迫在“法治”与“强人”之间作出选择——这个抉择不仅关乎某个政治家族的命运,更将决定菲律宾能否避免陷入全面动荡的泥潭。

0 阅读:164

元衡聊国际

简介:兴趣:国际与地缘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