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于她自己的认识和真正的潜意识的认识,或者她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对自己进行了自我欺骗。根本原因是她没有脚踏实地地思考,追求浪漫。
咱们打个比方,面试的时候得知进入公司后要进行军训,她不想去了,然后跟自己说“我还是不能接受这种安稳的生活”,其实原因是什么?她不想军训。——就这么简单。
人是一定会自我欺骗的,不自我欺骗的人是人吗?
人是需要心理支撑的,有人的心理支撑门槛低,有人门槛高。有人王侯将相宁有种,有人直把杭州作汴州。
壹
当我们遭遇到挫折的时候,会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寻找自我认同,寻找心理支撑,为了安慰自己活下去,会将过去的经历作为一个问题,询问自己现在的自己面对那个情景,还会不会害怕?
如果还是会害怕,那么她当前面对的挫折会加深她的困境。
例如,曾经经历过校园欺凌,在日后又遇到某件难事的时候,就想去自己的过去里找安慰,比如问自己,如果是现在的我再回到曾经,还会因为那些坏学生的行为而沮丧吗,还会因为他们的行为而导致自己忘记目标吗?
这种讨论的重点是人性,是这个人为什么会在遇到难题时回想过去,并且这个行为既链接了过去,又模糊地预示了将来。
这就是一个有意义的行为。
壹
我们要写,写到人物再也不能改变的时候,写到她定型的时候。
我曾经认为我目前正在公众号“J号楼作者”上连载的小说《丁字胡同》就是一个比较失败的例子,就像我之前写过的很多在篇幅上算得上短篇小说的文章来说,到小说末尾,主人公非死即伤。
在我听说有某个作家的小说也几乎全部以某位角色的死亡为结尾时,我才真的思考起我的小说如此结尾的原因。
我并非无法结尾才让主人公死掉,而是过去的我根本就没有“为文章结尾”的意识,写着写着就成那样了,不是无计可施,而是没头脑。
然后我就觉得我这样写死主角,和我的创作本意是吻合的。
现在我琢磨什么呢?就是不写死的结尾为什么能成为结尾。
人物的性格或者结局在这部小说的讲述下已经无法再被更改了,主角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自己主动做出了某些以前不会做的抉择,得到了以前绝对无法得到的结果,通过一篇小说中安排的情节,形塑了主角的性格。
壹
人物要具备自省能力,但有个反例,那就是喜剧。
一般性的人物要具备自省能力,否则,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经过触动而改变、定型的人格,而人活着,大多数时候就是靠定型的人格的不自觉行动表现出大多数行为的,下意识地应对事件的行动就表现了这个人长期定型下来的人格。
记吃不记打,我们的角色能不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这里有个反例,那就是喜剧。
喜剧人物的让人发笑是由于什么?他们自己那永远察觉不到的固执,是固执,是缺乏自省能力。
这么看的话,喜剧人物也是探索了人性的极限,那就是,一点儿不反省的人,钻牛角尖的人,吃亏不长记性的人会有什么后果。
这么来看,《喜剧之王》算是喜剧吗?一定是。
尹天仇的固执就是喜剧人物的特征之一,如果有一天,尹天仇放弃了,跟自己说“我不适合做演员”或者“我是个死跑龙套的而已”,如果他需要别人给他提振精神,那么这个喜剧人物就坍塌了。
从现实角度来看,尹天仇这样的喜剧人物探索人性极限,这样的喜剧角色就是会催人泪下,我们看电影时会嘲笑他偏执固执,并且因为偏执固执遭受到了很多的打击,精神的或者肉体的,但是看着看着就沉默了。
我们活着,放弃了偏执,妥协了,换来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电影最后尹天仇的成功就是一个对那些嘲笑尹天仇的观众最大的嘲讽,这不是白日梦,就是嘲讽,就是骂你,你说我是白日梦,你看看我周星驰是不是成功了,你嘲笑我设计的尹天仇成功的剧情是失败的,不够讽刺,但这个角色和我这个真实的人统一在一起,就是在讽刺你们。
你能不能抓住可能会牺牲生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