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沈阳,这座坐落于松辽平原心脏地带的城市,不仅是辽宁省的行政、经济、文化枢纽,更是一片历史底蕴深厚的战略沃土。
其历史脉络,虽自辽代始有文物佐证,但人类活动的足迹,却可追溯至几十万年前的远古时期,那时我们的先祖已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沈阳因地处九州之东隅,而被冠以“辽东”之名。时光流转至公元前228年,燕太子丹策划的荆轲刺秦行动败露,秦王怒而发兵,大将王翦率军横扫燕国,燕王与太子丹败退辽东,最终在这片土地上国破家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东汉末年,辽东郡涌现出一位英雄人物——公孙度,他东征西战,成就一方霸业,连曹操也不得不正视其存在,封其为武威将军,永宁侯,沈阳因此得名“侯城”。
公孙度曾豪情万丈:“我乃辽东之王,何愁永宁不安!”公孙度逝世后,其子公孙康继位。恰逢曹操挥师北伐,征讨三郡乌丸,兵锋直指柳城(今朝阳附近)。公孙康畏惧曹操之威,杀袁绍之子袁尚以求自保,并献上人头及降书,曹操欣然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并授予左将军之职。
公孙康去世后,其子公孙渊继承辽东,野心勃勃,秘密与东吴孙权结盟,被封为燕王,此举激怒了魏国。公元237年,魏王遣大将毋丘俭征讨公孙渊,未料公孙渊早有防备,魏军败退。次年,魏王再派司马懿出征,终于平定辽东,但此地的安宁并未长久,东北各少数民族的纷争再次拉开序幕。
进入两晋南北朝,鲜卑族在北方崛起,公元337年,慕容于辽阳创立前燕,辽沈地区尽归其治下。此后,前秦、后燕、北魏等国相继在此立国,沈阳的历史画卷又添几笔浓墨重彩。
隋唐时期,高句丽族强盛,隋炀帝三次亲征高句丽,均以侯城为军事重镇调兵遣将。唐代,侯城更名沈州,成为攻打高丽的军事前沿,古诗中“十年征戍忆辽阳”的辽阳,就是实指包括沈阳在内的辽沈大地。
沈州城,这座曾经的土墙木栅古城,历经辽、金、元的战火洗礼,逐渐沦为废墟。公元1296年,元朝在废墟之上重建沈州,更名为沈阳路,设立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沈阳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重修沈阳城,规模更胜往昔,并筑边墙以固边防,沈阳遂成为东北的重镇。明中叶后,建州各部族首领轮番挑战沈阳,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明朝遂设沈阳中卫、左卫、右卫,屯驻重兵以守之。
沈阳的历史转折点上,努尔哈赤的名字熠熠生辉。他是首位提出将沈阳作为后金首都的领袖,也是首位在此称帝的统治者。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向明朝发起猛烈攻势,萨尔浒之战,明军损失惨重,沈阳告急。两年后,努尔哈赤再败明军于浑河,明辽东经略使袁应泰、巡抚御史张铨壮烈牺牲,沈阳沦陷。
彼时,努尔哈赤已建立后金,都城设于辽阳。他深思熟虑后,决定迁都沈阳,此举虽遭部分王公贝勒反对,但努尔哈赤力排众议:“沈阳乃形胜之地,西征明朝,自此渡河,路途直近;北伐蒙古,二三日可达;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进发。且浑河、苏子河上游木材丰富,顺水而下,建造宫殿、炊事皆不愁。时而狩猎,山近兽多;河中水产,亦可捕捞。吾已深思熟虑。”
自此,沈阳一跃成为帝王之都,更名盛京,后金在此积蓄力量,开启统一中国的大业。清朝建立后,沈阳被视为“龙兴之地”,历代皇帝频繁回銮祭祖,驻军亦远超他处。
然而,清末时期,沈阳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觊觎的焦点。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之际,沙皇尼古拉二世以“护路”为借口,派遣六千余名侵略军侵入东北。沙俄第五军从抚顺出发,沿中东路支线北上,沿途烧杀,于9月26日攻占沈阳。
沙俄企图将东北变为“黄俄罗斯”,迫使清政府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草案,后因清政府未予批准及日等其他列强的反对,草案未能生效。但俄、日在东北的矛盾因此加剧,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
1905年,双方在沈阳展开“奉天大会战”,投入兵力超过六十万,大炮两千余门,战况惨烈,最终俄败日胜,日本实际控制沈阳,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掠夺东北资源,为全面侵华做准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柳条沟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
沈阳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与日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占领沈阳。1948年,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的洗礼,歼灭蒋军有生力量三十余万,将残余五十余万敌军围困于长春、沈阳、锦州三地,并切断沈阳与其他两地的联系。
在此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决定在辽沈地区与敌军进行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歼敌四十七万余,彻底解放了包括沈阳在内的东北全境,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沈阳,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再次见证了历史的转折与民族的重生。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