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横河花园村

声夫评旅游 2025-02-25 18:31:03
访横河花园村

作者 昇夫 字数 1264

花园村是徐姓村,本姓,这是我去访的主要因素;其二,横河大鼓起源于花园村,每年正月初八花园村的买灯习俗,也是我十分感兴趣的。由此表明花园村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村落,更想实地一看,这是其三。

花园村

花园村位于横河镇东、偏北,约九公里处的白马山东面的山麓下,距其南面的响水镇约15公里。离横河圩近,路比到响水的响罗公路也要平缓,隶属横河,而不是响水。所以,花园村徐姓分支,多在横河,买灯自然是去横河圩。源于白马山麓的响水河由花园村流向响水,后注入显岗水库。而西边沿503乡道山中有一条不知名河流向横河,最后也注入显岗水库。这是花园村与外界联系的两大通道及重要的水流。尤其是响水河,流过花园村前,经修建开发利用,形成村前的一道风景,成为休闲亲水露营的好地方,给古老的花园村添润了灵动之气。

花园村地处僻静,想在古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今日的花园村,山青水秀,空气清新,静谧祥和,一派田园风光。走在河边、村里,小楼山怀中,鸡犬犹相闻,真个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陶公意境,有完全的放松、回归的心境和感受。

花园村

在进村前的路边地上,有一位阿叔在挖着什么?近前来看,叶似淮山,茎块扁条状、不规则,概尺长。阿叔自然姓徐,徐叔告诉我说,叫“甜薯”。哈哈,我又新认识一种农作物,当然是可以吃的。从蒂部露出的紫肉看,貌似紫薯,估计味道和木薯差不多吧。徐叔说一部分拿去卖,两三块钱一斤。每一棵藤生长一根甜薯,一根约一斤重(记忆数据可能有误)。生长在地下尺余深土里,可能因地干,挖起来很费时费力,一上午徐叔才挖了一粪箕。当我说也姓徐,徐叔叫我常来玩,言语中透着朴素的情感。告别徐叔,我来到村中。

花园村老村有东西两个门楼,分别是“启明、长庚”,门楼内有一风水塘,建房于四周。整个老围靠山面水,风水极佳。门楼内有两个祠堂:徐氏宗祠,堂号为崇谦堂,和“蘭墨二宗祠”。时过来一位女人,我问“少山徐公祠”在哪?女人友好的说带我去。过东门楼,有两位阿姨坐在门楼墙角晒太阳,此处一点风也没有,阳光温和,无比舒适。两位阿姨眼神明亮,精神颇好,好奇问她们有多大年纪?女人抢着告诉我说,有九十多岁了。我由衷竖起大拇指。

少山徐公祠修在东门外高处,位置可以俯瞰老围。据女人说,是花园徐氏老祠堂,还特别告诉我,(花园)大鼓就放在里面。上去一看,果然好大的鼓呀!近身站立,一只鼓高至我的耳朵,判断有1米7以上,鼓径米余。鼓面上放着两只鼓捶。手指轻轻地点击鼓面,发出浑厚的声乐。可以想象,真擂起来,会有多响!还有一只更高,鼓面都敲破了。

少山徐公祠往下,西面一带地方,有数座老建筑,皆青砖黑瓦,也有的是龙船脊硬山顶的建筑。多仍有人居住。

花园村委

花园村另一个值得说的是,出产山茶。往横河路边的山上,有一片蛮大的茶园,村中有茶厂。村西头有片桃园,桃花正开。

花园村委下设三个小组,分别是花园村、东坑村、杨梅村,花园村居中,村委所在。据了解,花园村姓徐,东坑姓张,杨梅姓杨,三者离得很近。因意在花园徐氏,东坑、杨梅就没有去到。因杨梅村居花园村委以西,紧邻花园村,所以返回时在乡道上看了一眼。

“啟明”东门楼

“长庚”西门楼

围内、风水塘

徐氏宗祠、崇谦堂

蘭墨二宗祠

两位晒太阳的阿姨

花园徐氏大鼓

少山徐公祠以及门楼

花园村现代小楼人家

以上十图花园村老建筑

花园茶场

值木棉花开

村前路口的石碾

我老家叫“肫”

牛母子

桃花、修竹

花园茶场

望一眼杨梅村人家

徐叔在挖“甜薯”

村口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