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案件回顾
“我女儿杨元元在你们学校死的,她的大好前途都毁在你们学校了,你们必须负责到底!”
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自杀了,没有人知道原因,同一宿舍的舍友也对她不熟悉,只是知道她快30岁了。在平时就算她去洗澡,她妈也会盯着她。
哪怕晚上上床睡觉,她妈也要和她睡在一张狭窄的小床上,杨元元的生活就在她母亲的监控下运行着。
而且她妈从不让她和同学们玩耍交朋友,舍友们也只是知道她每天都在监控下生活没有自由,但是在她搬出宿舍的那天,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
被母亲操控的人偶
杨元元成绩优异考上武大,上到大三的时候,弟弟杨平平也紧随其后考上了武汉大学,但是两个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她的妈妈望瑞玲遇上很棘手的事情。
她工作的工厂准备搬迁,如果愿意在新地点工作的老员工,需要支付3.5万元购买自己的住房。那些不愿意搬走的人将住在她们原来的地方,并在未来自行解决生活问题。
而望瑞玲不去也不留,她就办理了提前退休和辞职。
望瑞玲自己说:“我哪有钱买新房子,我自己也不愿意住在老房子里,去找杨元元和她一起住。”
所以她决定带着行李直接去武汉大学,搬进了杨元元的学生宿舍,杨元元不会去反对也不会拒绝,即使她感到很难受,杨元元也会说服自己接受。
从望瑞玲住进宿舍开始,杨元元的囚笼人生就开始。
关于她妈妈未经允许就住进宿舍这件事,也给宿舍五个室友造成很大的困扰。
学生宿舍住个家长?这怎么方便!大家嘴上没法说,只能一直忍。
和谐的宿舍氛围,从望瑞玲住进来后就开始变化,有的舍友搬出去,有的选择不和杨元元说话,后来忍无可忍她的室友都要求转移到宿舍。
校领导了解情况就给他们提供了单独宿舍。
之后,望瑞玲留在了学校只要杨元元有空闲的时间,望瑞玲就一直监视着杨元元,不允许她进行任何社交活动。
看似是好的出发点,但是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这如同监禁,但是杨元元不会说什么,她会给自己洗脑,这是母亲为自己好,不然她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说服自己。
杨元元上大学这两年,是活到30岁的她的人生里,为数不多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光。杨元元在望瑞玲的监视下没有隐私和秘密。她很内向,没有亲密的朋友。
2002年杨元元毕业,她们在当地租了一个房子,但是母女俩仍然住在一张床上。
这个时候杨元元要就业了,但是因为她是贷款完成学业,不还完贷款就没有毕业证,只有还了钱,才能取回自己的毕业证。
杨元元一边工作还学费还要补贴母亲和弟弟。这导致她的助学贷款,还了5年。
在没有毕业证的期间,杨元元做过英语老师,在做过销售,还在和朋友合伙做过一家报社,但是倒闭了。
经过多次的折腾,杨元元没有一分存款,也没有找到适合她的工作。她以前的同学有读博的有读研的,都发展的特别好,于是她的自卑感逐渐强烈。
虽然是是武大的高材生,但是却找不到好工作。
事实上,杨元元是有机会做自己的。杨元元偷偷学习报考了研究生考试,并顺利考上北京大学的法律专业,还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但面对3万元的学费,对于这个不富裕的杨元元来说无疑是巨额的一笔费用。得知此事后,望瑞玲直接拒绝她去上学,杨元元的律师梦再次破灭。
不能读研,杨元元报了公务员。成绩向来优异的她被湖北和广西的两家事业单位录取。
进入公务员本来是一件好事,大家挤破头都想过上平静的生活呢?
但望瑞玲不认同,她认为偏远地区发展不好有什么发展前途。
还说:“去那种小地方?你是武大毕业的,就算在武汉捡破烂扫地,也不能去那么远的地方。”
其实望瑞玲评判一份工作的好坏,就取决于所在的城市。小城市里就没有好的工作,在小城市就会一辈子被人看不起。
没有去做公务员,杨元元特别难过,她觉得她的机会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人生有什么意思,活着有什么意思,这个囚笼一样的黑暗的家庭自己是逃不脱了。
她一度想过自杀。但最后还是给了自己一次机会,那就是再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只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就可以摆脱父母的束缚。
她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上。她心想,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摆脱母亲的控制。即使不给她生活费,她仍然可以努力工作和学习,完成大学学业。
上岸后,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找到一份好的、体面的工作,拥有自己的真实生活,不再是母亲操纵的木偶。
至于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杨元元也不知道。那为什么杨元元的妈妈不和他的父亲一起生活,反而追着杨元元不放呢?
这一切既要从杨元元的小时候说起。
被寄予厚望的女儿
杨元元是家里的老大,弟弟叫杨平平比她小两岁,他爸爸是工厂的一名技工,母亲是厂里的工人。
虽然不富裕,但与其她工薪家庭相比,杨元元和她的弟弟有一个轻松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意外突然降临,杨元元的人生在6岁时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杨元元的父亲在她六岁的时候去世了,这个家里就剩孤儿寡母三个人。失去了父亲的经济支持,他们三人的生活变得特别困难,生活非常艰难。
在6岁之前,全家都很幸福。6岁以后,杨元元瘦弱的肩膀承载着家庭各方面的压力。
她的各个方面都被母亲的强加了许多期望,比如学习的愿望、努力工作以改变家庭困难的愿望等等。
杨元元天生性格内向。从小她就被母亲灌输“我不能轻易抚养你,你需要努力学习来回报我”的思想。她从小就懂得同情母亲。
她也十分省心听话,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了最好的成绩。在高考期间,她表现异常出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学习成绩优异的杨媛媛有很多学校可以去选择,但她想去的学校和她妈妈望瑞玲的想法不一样。
赚钱不是她的梦想,学习法律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她的目标学校是大连海事大学的法律系。但她母亲的掌控下这个梦想被扼杀了。
“你说你去大连干什么,那么远回家也不方便,你走了我怎么办,再说了家里面怎么给你这么多的路费。”
想到母亲和正上高中的弟弟,杨元元无可奈何,她只得去了武汉大学。杨元元上了大学后,让这个家庭的经济变得更加难以艰难。
杨媛媛没有其他的选择,进大学之前她就申请了助学贷款,因为没有人给她交上学的学费。这也就导致了杨元元毕业以及就业充满困阻,作为家里的老大,父亲的去世也成为了她未来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阻碍。
因为是家中老大,所以需要承担很多责任。
母亲接二连三的阻拦
在望瑞玲的阻碍下,杨元元没能去任职公务员,西北大学了解到情况聘请杨元元到学校里工作,但需要杨元元到学校里面试。
如果通过了面试,留在大学工作将是一件受热尊敬的事情。但是她妈妈不同意。在望瑞玲认为,西北又偏远又穷能赚几个钱。
杨元元是很优秀的,他期间收到很多高的工作的邀请,但是都被母亲拒绝了。
他的弟弟杨平平完全体会不到姐姐的压抑,他过着不同于杨元元的生活,并在杨元元的资助下有了北大直博资格。
望瑞玲很高兴,因为多年前她就为两个孩子制定的目标。
弟弟去北京,杨元元去上海。望瑞玲觉得杨元元应该去上海,因为望瑞玲有“上海情结”。
但杨元元不想去上海,因为大城市让她胆怯。这么多年的压抑她不敢轻易迈出,既然在武汉都没有生活好,在上海又怎么可能生活好。
但是弟弟的直博也让他很难受,心里被压抑的的“法律梦”破土而出,要不再考一次研究生?这个想法望瑞玲没有反对,因为望瑞玲也想去上海。于是,杨元元的目标就定在上海海事大学。
最终,她成功了,人生中的遗憾也被填补上了。
杨平平也为姐姐高兴就提出要带母亲去北京。他觉得姐姐很辛苦,照顾母亲的事情也该自己了。
毕竟,他已经攻读了博士学位,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更方便。况且母亲也跟着姐姐这么久了,理应该自己了。
杨元元面对弟弟的想法很是开心,她也觉得自己应该摆脱母亲的控制有自己的生活。
但是事情真的会如杨元元所愿吗?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望瑞玲拒绝了,她表示杨元元在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是爱、依赖还是其她原因?外界并不知道,望瑞玲也没有告诉过别人,只有她自己知道。
也许从她想和杨元元在武汉大学住一起开始,她这辈子都想和杨元元捆绑在一起,哪怕杨元元想分开,在母亲这个绝对权威之下她也不敢提。
望瑞玲也没有把女儿看做一个成年人,关于成年人可以做的事情,望瑞玲都没有考虑到或许是他根本不想考虑,她只是为了自己。
到上海上学后,望瑞玲又跟着杨元元去学生宿舍住了。不能拒绝的杨元元这次受到了更多的流言蜚语。
其她几个女孩已经比她小几岁了,她们之间有代沟。既然她们有父母住在里面,她们怎么能读书?
非常不方便的学生向老师提出了申请,要求自己换宿舍或租房。学生的反应惊动了学校领导,学校让他妈妈尽快搬出去。
但是望瑞玲不愿,因为在上海开销很大。杨元元又像以前一样给学校写信,希望学校能帮她。
但这封信没能打动校方,学校认为她们都是成年人都有经济收入,不至于房子都租不起。
望瑞玲不愿意出去住,继续住在宿舍里。其她学生无法忍受陆续搬出去,望瑞玲和杨元元分开睡了。这到底是有失公允,学校责令他们搬出。
学校里的一位老师给她们提供了一间便宜的房子,一个月只要450元。但是这间房子连一张木板床都没有。
杨元元没有办法只能把被褥搬出来,两个人在地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她告诉母亲:“我需要去找学校领导。我们需要住在宿舍里。这里真的很冷。”
所以那天晚上,她没有回到租来的房子,而是独自住在宿舍里。然而,第三天早上,杨元元没有回去吃早餐。
望瑞玲左等右等,赶紧去学校找。最终,悲剧已经发生了。
只见杨元元以奇怪的姿势,跪在浴室的马桶和水槽之间。头发很乱,脖子上勒着毛巾,一端绑在水龙头上,杨元元死了。
杨元元自杀的事件在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望瑞玲把所有的错误都归于学校的不仁慈,认为是学校的冷漠无情,导致杨元元走上绝路。
她要求学校赔偿35万元,但学校认为错不在自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更不用道歉。
但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安慰,还是支付了望瑞玲16万元的慰问金。
这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本该意气风发,最终选择了自杀,这实在令人遗憾。然而,关于杨元元之死,仍有许多谜团尚未揭开。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杨元元的死亡和望瑞玲有离不开的关系。所谓的母爱是杨元元生活里的枷锁,是她自杀时用的毛巾。
造成今天的悲剧,更要归功望瑞玲无休止、的控制。她以爱的名义,紧紧地捆绑着杨元元,寄生在女儿身上,毁掉了一个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