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考笔试在即
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知识点干货梳理来了!
2024年工程实施的4次飞行任务情况
以及工程基础知识梳理
诚意奉上,请查收!
2024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了4次飞行任务,分别为:天舟七号飞行任务、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天舟八号飞行任务(按时间顺序)。
1 天舟七号飞行任务
1. 发射时间:2024年1月17日
2. 发射地点:文昌航天发射场
3. 飞船名称:天舟七号货运飞船
4. 搭乘火箭: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
5. 装载物品: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并为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送去龙年春节的“年货”。
6. 撤离时间:2024年11月10日
7. 再入时间:2024年11月17日
2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
1. 发射时间:2024年4月25日
2.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3. 飞船名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
4. 搭乘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
5. 飞行乘组: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
6. 乘组构成:01叶光富(指令长)、02李聪、03李广苏
7. 乘组特点:航天员叶光富执行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李聪和李广苏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8. 出差时长:192天
9. 任务主要目的: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等任务,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以及空间搭载试验,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10. 返回时间:2024年11月4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3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
1. 发射时间:2024年10月30日
2.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3. 飞船名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
4. 搭乘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
5. 飞行乘组: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正在空间站执行任务)
6. 乘组构成:01蔡旭哲(指令长)、02宋令东、03王浩泽
7. 乘组特点:航天员蔡旭哲执行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宋令东和王浩泽均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两人都是“90后”,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宋令东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浩泽入选前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也是我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
8. 计划出差时长:半年左右
9. 任务主要目的: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
4 天舟八号飞行任务
1. 发射时间:2024年11月15日
2. 发射地点:文昌航天发射场
3. 飞船名称:天舟八号货运飞船
4. 搭乘火箭: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
5. 装载物品: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并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送去蛇年春节的“年货”。
载人航天工程基础知识梳理
1.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 2010年,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立项。
3. 目前,我国航天员类型主要分为三种: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
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1999年11月20日,发射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
5. 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6.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7.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于11月3日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8. 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授课: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乘组航天员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了首次太空授课,由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讲老师。
9. 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2016年9月15日,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10. 我国首艘货运飞船:2017年4月20日,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11. 中国空间站首个舱段:2021年4月29日,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12. 中国航天员首次入驻中国空间站: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入驻。
13. 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2022年7月24日,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14. 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时间:2022年11月03日
15.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将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