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杨林:大画琴拓,古琴与书画的美妙融合

黑鹰书院 2024-10-01 05:18:56

编者按(蓝鹰书院总编:陈放):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必须要有“无中生有、小中见大、以近看远”的本领。

比如,你看到掌心的一颗种子,便能够生发出一片森林的画面。看到一片云彩,便能够看到遥远故乡漫山的牛羊。

这源于艺术家的造梦本能。而这种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艺术家造诣的深浅。

杨林教授通过画笔将毫不相干的物与景产生联结,在时空交错、摧山搅海中,创造出不一样的令人窒息的美。

这世界上一切都是好的。拓古琴,琴音缭绕慰藉心肠。添笔墨,丹青赋彩魅影霓裳。

杨林教授以古琴为媒,写山高水长,写花香正浓,写阵阵蝉鸣,写硕果累累。

让一切的一切,都与琴相伴,与情相牵。

听有悦耳琴声,嗅有阵阵花香,看有不尽风月。

如此这般,心中怎还能容下那世俗的烦恼心事?

图文/ 杨林

琴棋书画,乃形容人多才多艺之代名词。在古代,“琴”意指古琴,如今虽泛指音乐,然作为“四艺”之首,足见古人对古琴之重视,寄托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哲学思想与审美意趣。我虽不会弹琴,却沉醉于听古琴乐声时写字画画的美妙感觉,此乃人生至美境界,可忘却生活中诸多繁杂之事。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弹拨乐器之一。其在孔子时期便已盛行,有文字可考历史长达四千余年。据《史记》记载,琴之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属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籍中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遂成七弦。

由此可见,中华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目前可考古琴曲存世 3360 多首,琴谱 130 多部,琴歌 300 首。2003 年 11 月 7 日,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选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 年,古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与诗书画印,乃中国传统相互依存之共同体。从古至今,众多书画大家在作品中皆有展现琴韵书声之美妙画境。不论皇室宫廷、达官贵人,还是布衣百姓,古琴皆是互通之最佳手段。古琴与书画本就有诸多共通之处,古琴在书画作品中亦是常见题材。

宋如唐代周昉《调琴啜茗图》、徽宗赵佶《弹琴图》、宋代夏圭《临流抚琴图》、元代王振鹏《伯牙鼓琴图》、明唐寅(1470~1523)临流试琴图等等。

且中国历代精通书法与古琴者亦不少,代表人物为著名书法家、古琴家蔡邕和蔡文姬,他们在古琴与书法之造诣上皆十分深厚。蔡邕在音乐上有《琴论》,书法理论上著有《笔论》。

北宋文同有《墨竹图》名画传世,文同曾经写琴诗《听天台处士弹琴》道:“处士得琴要,谁师师自然。为言秋思好,因听夜声圆”。苏东坡对音律也颇有研究,其《听僧昭素弹琴》曰“不知微妙声,究竟从何出?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书法作品之经典,有文征明书小楷《琴赋》等。

琴拓,乃对古琴之极佳传扬。古代匠人着墨于古琴,再利用传拓手法将铭文制作成拓片进行保存、传递和交流,纤毫毕现的拓片集中展示了古琴的全貌,弥补了古琴因岁月沧桑带来的遗憾。琴拓上铭文中包括了琴名、题撰诗词、印鉴等,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流美无限,加上漆饰与断纹之衬托,更有一般书法不具备的苍古之美,极具审美价值。

近几年,我喜传拓補绘,有幸接触并看到一些古琴拓。古琴拓在传统墨拓中独树一帜,清代便有好事文人为之。前人多在琴拓上题诗作词,加以褒奖,使其成为极为高雅之艺术品。

琴拓作为专门种类,一般人甚少接触。相比其他平面拓,琴拓难度较大。其一,古琴种类虽多,但一般人难有机会接触,更难以拓得。其二,古琴为木质,结构丰富细腻,刻工较浅,拓时不能用力过猛,否则极显平淡而少气韵。

要获得更多不同种类之古琴拓,更是难上加难,非专业人士不可得。吾甚为幸运,偶然机会与“乾堂”李绪杰先生相识,并结下不解之缘。李先生精研古琴,为古琴之传扬与发展而努力,更喜拓古琴而作书画传播,使吾得以雅玩古琴拓,并与琴拓补绘结下不解之书画情缘。

在琴拓绘画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这是对古琴再认识与共鸣的过程。如在古琴演奏技艺上,与书画技法就有诸多相通之处。古人讲求“按欲如木,弹如断弦”,古琴运指与书画用笔有异曲同工之妙。书画用笔讲求方圆、刚柔、粗细、枯湿浓淡互用,在起承转合中展示轻重疾徐、顾盼生姿。

古琴弹奏亦要求运指刚柔并济、方圆互用,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似万马奔腾。同样,在书画作品中,构图要有疏密、高低、大小、浓淡、远近、前后等视觉变化,用笔要有粗细、墨色要有浓淡变化。如此,欣赏一幅书画作品时,方能打动心灵,产生美的共鸣。

这又何尝不是一首悠美高古之琴音所能带来之享受?作为演奏者,唯有悟得琴曲之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妙,方可入琴学堂奥。同样,在书画创作中,枯湿浓淡、刚柔方圆等对比、粗细变化等关系之运用,亦需书画家经过多年勤学苦练方可入道。

这不仅是古琴与书画,其他许多艺术表现形式亦需具备此审美形态。比如琴曲《广陵散》演奏对比强烈、气势澎湃、开张大气,好似颜真卿书法名篇《祭侄文稿》,而《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桃源春晓》等琴曲则需演奏得比较平和、圆润,以取得宁静淡远之气息,正如王羲之《兰亭序》、仇英《桃源仙境图》等,所带来之视觉享受。这些充分说明古琴与书画作品之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细品古人爱琴、抚琴、画琴、赏琴等,足见古人对古琴之眷恋。琴拓之美与众不同,是古琴与书画在时空上之又一次交汇、融合与升华。

古琴造型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完整之形体结构。在大的造型结构中,又有非常灵巧而细微的变化。造型典雅精致,古韵幽幽。不论是摆放在琴桌上,还是挂在墙上,皆是极为高雅之艺术品,能提升收藏者之品味与品质。琴拓之美,是对琴形之美的升华与提高。

尤其是真正之古琴,历史痕迹仿佛让我们感受到曾经之精彩与美妙时刻。如今唐代古琴十分稀少而珍贵,每一把皆是人间圣音化身。故老琴拓与名家琴拓十分珍贵,市场价格奇高。今日,我们若能有机会得到一些好的琴拓,实乃幸事。

我的这几件琴拓虽为现代之作,却出自名家之手。从斫琴师到调琴师,再到琴主人,皆有极高品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他们皆为中华文化之传承与保护努力奉献。赏玩这些精美琴拓,我忽生妙想:古人多在古琴拓上题写书法,少有绘画。

而我亦擅长绘画,何不与绘画结合,实现书画与古琴的相融相通?将古琴拓与中国画融合于一个完整而绝美的画面之中。此即我今日“大画琴拓”之创意与构思。我将此想法告知李绪杰先生后,他很高兴,很快为我提供此次创作之全部琴拓作品。

最终,经过几年沉淀与积累,又不断努力与尝试,终完成了这一组古琴拓与书画相融合之作品,意在抛砖引玉,与各位方家交流学习,在此与大家分享。

云表龙璈,伏羲式。琴铭:云表龙璈,桐木琴。有唐健垣题“大象无象,至言不言”铭文。印文:天府永藏。槽腹内款:大象罕窥,乃圆其明。玄音希和,文以八声。

观此琴拓,雄浑大气,有如龙吟河山之壮观气象。因此,吾在创作这幅作品时,采用四屏式构图,在原四尺琴拓左边增加两幅,右边增加一幅,以拓展画面。再画数棵姿态丰富如龙形之苍松,左右罗腾,似如弹奏者正在鸣奏着“云表龙璈”之乐曲,极具视觉冲击力。

天风环佩明代古琴 仲尼式。

宽 ,厚:弦长115.5cm,通长125cm,肩宽19cm, 项宽17cm, 尾宽14cm, 厚6.5cm。

漆色断纹:黑,大蛇腹镶螺钿征。

琴背铭文:天风环佩,小山居士藏于结草楼「劳氏珍藏」

备 注︰大明万历壬午岁孟夏月之吉

古木之精,成此片玉,霜月皎皎,松风谡谡,对君写怀,归来一曲,举子偕隐,不惊宠辱。辛卯寒日,长龄铭六舟书并刻字。

有古琴曲《天风环佩》流传于世,乐谱初见于明初的《神奇秘谱》,可能来源较早。标题的意思是形容琴音的奥妙,有如神仙在天空乘风来去,虽然不能见到,却可以听到佩玉铿锵的声音。

《天风环佩 题画一则》

琴名:天风环佩,琴式:伏羲式,龙池上方:天风环佩。

龙池右上:欲奉仙芝臞叟翁 瑶台凌步鹤玲珑 朝觐上 闻叮咚 扶摇环佩舞天风 渔歌子 颂之词刘亚刚书

雁足上方:天府永藏

敦煌艺术,古朴壮丽,如仙人之笔,空山杳然,有袅袅之音,似风轮开合。琴音如水,映此山川,流水斯年,明月前身,诗品所贵,琴理则均。金波有魄,紫澜无尘,琴音惟明惟洁。清辉在抱,调肺腑。琴与山水相融,成天地妙境。李绪杰墨拓古琴,甲辰秋月于古鸠兹松柏山坊,补绘山水并记之杨林。

琴名:大圣遗音,琴式:灵机式,朝代:唐

尺寸:体长120.3厘米、体厚5.2,龙池上方:大圣遗音。龙池四周:巨壑迎秋 寒江印月 万籁悠悠 孤桐飒裂。

《大圣遗音補绘题画一则》

琴名:大圣遗音,琴式:灵机式,龙池上方:大圣遗音。龙池右侧:初月在林上 山中有玉泉 日新鼎寿吉 室乐庭燕喧 戊戌六月望九斤父 李氏(朱文)绪杰(白文)凤沼上方:天府永藏。

唐有大圣遗音之琴,龙池周题“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今忆写孟庙古柏,复增高士琴鸣于其间,意合孟子正大之气象,意悠焉。甲辰秋月,李绪杰墨拓古琴,余补绘古柏于鸠兹黄岳杨林。

太古遗音之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的音乐精神的体现。它以古琴为载体,以音乐为语言,以诗意为灵魂,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太古心音墨拓补绘题画一则》

琴名:太古心音,琴式:伏羲式,龙池上方:太古心音,雁足上方:天府永藏。

龙池左侧:幽簾动 碎步灵轻 人未至 已见香风 朱唇启 欲语情生 无声处 月隐雾腾 颂之

高士悠游于山水之间,至瀑布流泉处,横琴而坐。青山巍巍非止为山,流泉潺潺非仅为水。挥弦自理,声如空谷金声,期遇知音,以舒蕴志,以适幽情。大道入怀,涼飚拂指,待知音共赏万物咸亨之妙。甲辰秋绪杰墨拓古琴,杨林补绘于鸠兹。

古琴拓補绘

琴名:太古雨露琴式:神农式。龙池右上,月影涤清露,轻烟濯素心,扶摇屈曲上,弦动降甘霖,颂之诗聿堂书, 龙池左侧:舟行渔光至,高庭集宾朋,明德丰乐传,天人旋复同。戊戌六月上旬九斤父。凤沼上方(方形印):天府永藏(朱文)

古琴,中国古弹拨乐器,盛于孔子时,不晚于尧舜,属八音丝。音域广、音色沉、余音悠。古人爱之,琴拓升华琴形之美,与书画相合乃文化瑰宝。

夏,枝上蝉乃自然之音乐家。蝉鸣顶夏日狂势,声如泉涌,奏夏日乐章。城乡蝉声此起彼伏,无休无止不知疲倦,如火焰燃于空气。蝉,盖夏之完美歌唱家也。

蝉鸣夜过,乃秋虫蟋蟀天籁之鸣。其声悠扬动听,愈心灵。古人有捕蟋蟀,置床头听其鸣。秋夜,蟋蟀吟唱不倦,使吾闻原生态天籁,心有莫名喜悦荡漾,于此,古琴、夏蝉、秋虫共筑和谐之音。愿此自然人文之乐永伴吾辈,成吾热爱生活之吟唱。甲辰秋月,李绪杰先生手拓硃砂琴拓,余补绘夏蝉秋虫于鸠兹松柏山坊杨林并记。

谿山叠韵,秋雨梧桐,夏蝉秋虫,琴韵书声。

琴名:谿山叠韵,琴式:伏羲式。龙池右侧:出游涉泉上,弄弦逐白云。又见昔时月,于君竞相闻。戊戌六月望九斤父。雁足上方:天府永藏

雨疏而洒于梧桐,夏蝉鸣而未止。秋蛩之声渐起,琴韵与书声相伴。溪山之韵幽而叠,林泉之意悠然而生。雅趣随心而至,有静逸之韵长留焉,此大雅之风。李绪杰先生手拓古琴,余補绘梧桐、夏蝉、秋蛩于鸠兹松柏山坊,杨林

杨林其它墨拓补绘作品:

杨 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

0 阅读:0

黑鹰书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