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博弈持续多年,随着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的一席话,似乎又进入了“深水区”。伯恩斯点出了美国的态度:中美还要斗十年,不管是谁当总统,竞争都会继续。而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为这场长期博弈圈定了“六大战场”。咱们来逐一剖析,看看这些战场背后的深意,以及中国为何“退无可退”。
一、伯恩斯“十年之战”背后的深意伯恩斯的三层意思说得很明白,第一层就是未来十年,中美对抗不会停止。其实,这不仅是伯恩斯的个人观点,更是美国政界的共识。美国不论是鹰派还是鸽派,都认定中国是必须打压的“战略竞争对手”,而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这种共识的达成意味着无论是哈里斯、特朗普还是任何人当选,都会延续现有对华政策。至于第二、第三层意思,说穿了就是美国政界炒作的“威胁论”和所谓的“国家安全”,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伯恩斯的表态,其实是在给中国传递一个信号:无论如何,美国将坚持对中国的竞争态势。美国不准备与中国和平共处,也不准备让中国继续崛起。这样一来,中美之间的较量不可避免,而双方博弈的重点则集中在六大战场上。
二、美国圈定的“六大战场”:意在围堵中国让我们具体看看美国圈定的六大战场,每一场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遏制中国。
亚太北约化美国在亚太地区推动“北约化”,不断加深与日韩、澳大利亚等盟友的军事联系,试图在亚太形成一个类似北约的军事同盟。这一做法是为了在中国的家门口布下兵力,形成一种“亚太封锁”。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战术,目的是限制中国的海军发展,削弱中国的战略纵深。
台海问题:以台制华美国一再打“台湾牌”,最近更是批准了价值近20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意在将台湾武装成“刺猬”。美国的目的不在“保护台湾”,而是试图让台湾问题成为中国的一个长期“痛点”,将中国牵制在台海周边。这一战略背后是对中国主权的挑衅,也是对中国底线的触碰。
3. 俄乌冲突:分化中俄关系
美国通过俄乌冲突,试图将中国置于两难境地,指责中国“援助”俄罗斯,目的是破坏中俄关系。中俄合作是为了共同应对外部威胁,维护地区稳定,而美国却借机挑拨离间,试图掐断中俄的战略合作,这也是为了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4. 朝鲜半岛问题:激化矛盾
朝鲜半岛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东北亚的“火药桶”。美国通过联合韩国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激化半岛局势,让朝鲜半岛成为中国周边的安全威胁。中方的立场一直是维护半岛和平,然而美韩军事挑衅无疑加剧了半岛的不稳定。
5. 南海:支持菲律宾挑衅
美国与菲律宾联合,试图在南海制造摩擦,支持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的主权。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美国的介入旨在挑起南海紧张局势,为其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提供借口。这样的做法,直接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
6. 脱钩断链:经济打压
最后是脱钩断链,美国希望通过经济手段打击中国的产业链,阻断中国在高科技、供应链上的发展,构建“去中国化”的产业链。这其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试图用经济手段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影响中国的长远发展。
三、中国为何“退无可退”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确实“退无可退”。这六大战场没有一个是可以妥协的空间,每一个都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主权安全。美国的这些做法实质上是一场“混合战争”,经济、科技、军事、舆论齐头并进,意图全方位遏制中国的发展。
北约亚太化和台海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土安全和主权完整,中国不可能对这些问题“让步”。脱钩断链的经济打压意在打压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确保产业链安全和科技进步。俄乌冲突和朝鲜半岛问题,美方的“挑拨离间”意在分化中俄关系,削弱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则需要继续推动和平稳定的区域外交,确保战略合作的坚韧。四、中方的回应:亮剑“迎敌”美国的遏制战略已然明朗化,中国则只能“亮剑迎敌”。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领域,中国都在快速提升自我应对的能力。近年来,中国不仅加快了军队现代化进程,推进海军建设,还在经济和科技领域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实现自给自足。
近期,中方也通过高频的军演、封海令等展示了自身的决心,特别是在南海和台海问题上,向美国和其盟友表明了“红线”。中美之间的博弈或将持续,但中国已不再是过去的“沉默者”,而是会用更强硬的姿态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
结语:十年博弈,是挑战更是机遇伯恩斯的“十年打压”表态,反映了美国对中国长期遏制的战略。但这一切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从来没有“挑衅”美国,而是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感到焦虑不安。中国必须要以韧性和智慧应对这场长期博弈,通过坚持自主发展和战略定力,实现从“被动迎敌”到“主动应对”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