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普基镇新农村出台的《新农村美丽乡村行动人居环境罚款标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罚款项包括碗筷不洗、被子未叠放、蹲地用餐等14条,涉及到家庭的各个区域。这份看似“罚款大全”的文件不仅令人咋舌,更让人质疑村委会是否有权力强行干涉村民的家务事。
在这份《罚款标准》中,各项罚款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厨房到卫生间,从客厅到卧室,几乎无一不包。不仅如此,罚款力度之大,居然还包括“蹲地用餐罚款20元”等看似过于苛刻的条款。这让人不禁思考,这些规定的出台真的是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是过于强势的权力行使?这份文件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后,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许多人纷纷表示不解,认为村委会是否有资格对村民的生活进行如此细致入微的干预。碗筷未洗、被子未叠放等属于家庭私事,是否应该由村委会来判罚,令人感到困扰。
更为让人担忧的是,这份《罚款标准》似乎并没有得到上级政府的支持或认可,县、镇方面也未出台相关的罚款要求和标准。那么,村委会是否有权力独自出台此类罚款标准呢?这牵涉到基层自治组织的权责问题,是否越权的行为令人质疑。
另外,关于“蹲地用餐罚款20元”一项,其实在去年已有相关文件规定,将蹲地用餐定义为“陋习”,并进行治理。然而,社会对于此项传统生活方式的接受度较高,尤其是在一些老年人身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何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值得政府部门深思。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初衷是积极的,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违背了村民的权益则是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政府和村委会在推进这一过程中,应更多地与村民沟通,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生活方式,而非通过过于严苛的罚款手段来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这份《新农村美丽乡村行动人居环境罚款标准》的出台引发社会质疑,关键在于权力是否越权,手段是否得当。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审慎对待,倾听民意,确保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既有效果,也不伤害村民的合法权益。
这尼玛千古奇闻,
不发老婆就别BB[得瑟]
农村哈士奇真不错上管天文地理,下管人的吃喝拉洒睡[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他们是执法单位?有罚款权利?不交又怎么样?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是蹲在地上吃饭,围了好大的一个圈,边吃大家边聊天,现在竟然是陋习了,不理解!
站着说话罚100,蹲下说话罚1000,躺下说话罚10000,不说话罚100000[点赞]
不按时拉屎是不是也得罚款
这些人不是吃饱撑着,就是另有居心
建议倒过来,洗碗叠被卫生状况良好奖励十元
先从砖家家里开始,一天一日,不日罚10,多日罚20.且需要全体村民观看,才能为民表率!
一切搞钱就对了,
什么,天底下有这奇闻?
家禽家畜拉屎掉地上,罚五百,不养的罚两千
村民自治,不是什么权利大,法定的。
新生活运动。不擦屁股罚100
以后每天收保护费吧,一天10元[鼓掌]
坚决支持![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