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总喜欢说,自己是万物的灵长,是地球的主宰,尤其是文艺复兴时代,人从神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对人地位的赞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无数的赞美声中,人成了最宝贵的事情,人的地位开始凌驾于一切之上,人的智慧超越了一切,用理性和科技,彻底征服了这个星球上的一切,甚至已经开始征服太空。
这种骄傲,在中国的古典观念中,彰显的最为明显,因为在所有的志怪小说中,那些有本事的鬼狐精怪,不管你本事有多大,最终的目标都是成为人。
西游记里那只托唐僧询问能活多久,能不能变成人形的老龟就是典型代表,不管它有多少智慧,能力有多大,终极的理想,不过就是化成人形而已。
这种骄傲,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但这样的赞美和想象,很容易让人们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所谓的高贵和伟大,是相对于全体人类而言的,具体的个体的话,很多甚至活的还不如动物。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每一个个体,都难免要被社会排序所限制,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努力让社会排名靠前而奋斗,只是可悲的是,这种社会性排名,很多时候并不会随着我们的努力而有所改变。
大部分时候,当我们可怜那些动物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自身的处境,并不比动物好多少,甚至还远远不如他们,而且从最近的网红动物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被奴化的。
广东深圳的一个公园里,一向以凶猛示人的野猪,居然也开启了卖萌模式,接受了游客的投喂,很多游客表示,看起来野猪也没有那么可怕。
事实上,野猪是非常可怕的,俗话说一猪二虎三熊,野猪一旦发飙,那可是比老虎还凶猛的存在,都说古人诚不欺我,那为什么这个网红野猪,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可怕呢?
因为它并不傻呀,这是冬天,本来就缺少食物,收起自己凶悍的獠牙,以温柔的一面示人,这样可以换来食物。
至于说野猪还是家猪,只要有口吃的,有那么重要吗,有吃的就行,孟子说,不吃嗟来之食,很显然孟子一定没有挨过饿,一个挨过饿的人,是绝对不可能说出来,不是嗟来之食这样话的。
这方面,可可西里的网红狼最有发言权,一个曾经的狼王,那可是不可一世的狼王的,为了能有一口吃的,居然也开始像狗一样,开始向人类乞讨了。
为了生存,曾经的狼王,很快发现,只要向人类投以友好的表情,很快就能获得从来没有吃过的好东西,人类管它叫蛋黄派。
实在是太好吃了,本来是三天饿九顿,但自从学会了低头谄媚,甚至是摇尾巴之后,这只狼开始了鸡一顿堡一顿的生活,原本瘦弱不堪的身体,居然也吃的珠圆玉润了,甚至还带了小弟,一起来乞讨。
从狼王短时间内被循环,很容易看出来,人是如何一步步为奴化的,为了一口吃的,尊严又算什么呢,儒家所有的仁义礼智信,在饥饿面前,都变得脆弱不堪。
儒家那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其实很有道理,庶人是不需要什么礼的,或者说庶人的礼本就是粗鄙不堪的,就是底线很低的。
孟子说的,不吃嗟来之食,那是对君子的要求,至于说普通人,管它是不是嗟来之食还是乞讨来的,能有口吃的就行,还矫情什么呢。
在生存面前,什么个性,独立,人格都是虚妄,只有在生存的基础上,才能谈独立人格,才能聊个性释放,从古至今一直如此。
哪怕是在个性解放的几天,如果没有经济基础,照样是每天像囚犯一样,固定的一个格子间里,动弹不得,如果说有个性的话,奴性或许就是最为显著的特征。
动物,很多时候,活的比人通透和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