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张飞吼出“燕人张翼德”,霸气震全场;赵云一句“常山赵子龙”,威风凛凛。可轮到关羽,他却只用了简单的两个字:“关某”。
听起来不够响亮,甚至有点随意,可偏偏没人敢小看他。为啥其他人自报家门声势浩大,到了关羽反而如此低调?
这两个字里,藏着他的骄傲、自信,还有一份不动声色的震慑力。到底是什么,让关羽敢如此“省略”?
正文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自报 “常山赵子龙”,每次喊出这句话时,都充满了豪迈与自信。
常山郡是赵云的故乡,他以籍贯加上自己的字名来通报,既体现了对家乡的热爱,也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
赵云在常山郡是出了名的带头大哥,在当地很有威望,他的自报家门方式让人一听便知其非凡之处。
张飞则自报 “燕人张翼德在此”。
张飞老家涿县属于幽州,古称燕地,他以地域加上自己的字名来通报。幽州自古燕赵多猛士,张飞以此为荣,展现出自己的豪迈霸气。
他的自报家门方式仿佛在向对手宣告:爷打架厉害,识相的赶紧下马受降。
而关羽自报家门的方式与赵云和张飞形成了鲜明对比。
关羽在没有官职的时候,就直接以名字自报家门,如 “关云长在此!” 言简意赅。
当他被迫降于曹操的时候,均以 “关某” 自称,不张扬,也不自卑,有理有节。
当他被封为 “汉寿亭侯” 后,便以 “汉寿亭侯关某” 自称,顿觉高大上。
乃至后来关羽坐镇荆州,成为一方 “诸侯” 时,关羽也仍以关某自称。
关羽自报家门方式与众不同的原因是啥?
首先我们从 “刘关张” 三人的出身入手,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
大哥刘备是刘姓宗室之后,虽因 “推恩令” 日子贫苦,但黄巾起义后加入朝廷军队立下战功,又有 “皇叔” 身份,自报家门时无人敢回怼。
张飞出身虽不明朗,但从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可知,他早年靠做屠夫在燕地混得不错,有一座 “庄子”,身强体壮且武艺超群,至少是个豪绅。
赵云本是常山儒家之后,成年后父母为其请来名师高人教授武艺。
天下大乱后,他率领常山本地起义军投往公孙瓒,开启建功立业之路。
因其有不错的成绩,所以在长坂坡大喊 “吾乃常山赵子龙”。关羽则情况不同。
他年少时在河东解县杀了一名豪绅,被官府通缉,四处逃亡五六年,还改了姓名。
没有正经职业,日子贫困。
这可能是他从不自报家门的原因,就如武松不自称 “阳谷县武松”,林冲也不称自己为 “沧州林冲”。
虽出身一般,但关羽后续发展不逊色于刘、张、赵三人。“温酒斩华雄” 一战成名,被天下英雄熟知。
刘备投降袁绍后,关羽因忠肝义胆被曹操器重,斩颜良、破白马之围后成为曹操身边红人,被赠赤兔马,封汉寿亭侯。
此后,他多自称 “汉寿亭侯关某”,小场面则称 “关某”。
封为 “汉寿亭侯” 后,关羽又经历 “过五关斩六将”,声名更震。一句 “关某” 抵得过任何前缀。
回到刘备身边后,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入川时留下关羽、诸葛亮和赵云等人驻守大本营。
庞统死后,诸葛亮和赵云入川,只留关羽一人。众人在汉中激战两年夺下汉中。
原本刘备等人只希望关羽守住荆州,然而关羽不但守住荆州,还发动襄樊大战,大败于禁率领的曹军。
若有足够兵力,他甚至能统一中原。江淮百姓以关羽为首,绿林好汉也涌向荆州。
关羽虽有称王条件却忠肝义胆,从未想过 “叛反”。
但因蜀军在汉中消耗巨大,无援兵支援荆州,关羽中计败走麦城。走投无路时,他本可降东吴却选择赴死。
孙权不敢处理他的尸首,送给曹操,曹操以 “诸侯” 级别葬礼安葬他。
关羽虽身死三国时期,但忠肝义胆的行为被后世铭记,皇室也加以宣传。
唐朝后,关羽不断被追加谥号。《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面对 “武圣” 关羽,作者用 “关某” 代替直呼其名。
明朝中后期,关羽封号越来越夸张。
自报家门只是古人震慑敌军、提升士气的方式,不必太当真。但关羽的 “忠肝义胆” 和 “不甘平庸” 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结语关羽"关某"的称谓背后,反映出一位名将的人生哲学。他以谦逊的姿态面对功名利禄,以实干的精神成就不朽功业。
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关羽以最简约的称谓,成就了最恢弘的功业。
不说地区,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你家没有出名的人。第二,你家有人名扬天下!一般你报了某地,某姓。对面就会问,你和某某什么关系。接下来就是,那是我什么什么亲戚。盘路子,套关系,
因为它在老家是通缉犯[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