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伟还想靠老高拿回项目的钱,乘风破浪。
结果,老高却突发心脏病,死了。
老高一死,那伟也颓了。
这时候,跟着他一起难受的人,还有沈琳。
当初那伟想创业,如果沈琳极力反对,或许没有今天这样的事。
如今家中积蓄仅剩3万,那伟也性格大变,彻底躺平。
那伟创业的时候,那隽很不看好,说他们是草台班子。
事实上,那伟当得了公司的副总,却不一定能当好老板。
既然这样,沈琳为何还拿出4万,支持那伟创业呢?
一是形势。
那伟还没失业的时候,沈琳就出来找工作了。
没找工作之前,沈琳觉得,以她过去人力总监的经验,想找份工作并不难。
可事实却是,沈琳当家庭主妇那5年,一共投了1000多份简历,愣是找不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唯一愿意请她的人,还是前下属帮她争取到的。
重返职场后的经历让沈琳相信,那伟很大几率也会面临和她一样的局面。
那伟是公司的副总,可他和沈琳一样,光有职称,没有实际的核心竞争力。
自身没有优势,在现在的社会,是很难找到工作的。
再加上那伟已经奔四,就算有公司请他,他也不可能像以前那么拼命。
那伟之所以能当上副总,也是年轻时候够拼,够忠诚,才慢慢坐上现在的位置。
如果让那伟重新找工作,他不可能再当副总。
可不当副总,拿不到高工资,那伟落差也很大,这很影响他个人的信心。
不管是找工作还是生活,信心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没有信心,再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也会抓不住。
可如果让那伟创业,或许前期挣不到钱,至少表面是老板,间接增加他的自信,让他工作起来更起劲。
二是尝试。
人到中年,谁不希望生活有所突破。
那伟已经41岁了,如果再不抓住机会自己当老板,恐怕一辈子都只能当打工仔。
王睿智创业的时候,那伟就跟在他身边,也就是说,创业者初期有多难,那伟是见识过的。
沈琳觉得,那伟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自己创业,应该有能力规避风险。
而且,那伟兴致勃勃,这时候提出反对,容易影响夫妻关系。
倒不如大胆一点支持一把,说不定,那伟成功了,全家人的生活有望比以前更好。
因为,不管是王睿智还是老同学朱培东,他们都是靠创业成为人上人。
三是资源。
离职那天,那伟很怅惆。
当时李晓悦就问他:“这么多年,你就没给自己积累一些资源或人脉什么的?”
李晓悦不相信那伟跟着王总干了15年,连条后路都不准备。
沈琳和李懂悦,有同样的想法。
那伟上班时,经常陪王睿智去应酬。
那伟这样就容易给别人生出一种假象,哪怕没有把王睿智的人脉全部收入囊中,至少,也能拿到三分之一。
只要手头上有小许资源,那伟的公司就容易起步。
毕竟,那伟的公司只有他跟李晓悦两个人,在成本方面,还算比较低的。
哪怕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和那伟合作,只要留住几个有实力的,也能养活公司。
新公司,先求生存,再求发展。
沈琳想象得很美好,只是忽略了那伟的性格。
那伟做事还算靠谱,可惜太讲情义。
这就很吃亏啊。
别人做生意只讲利益,只要先让公司活下来,才能谈诗与远方。
那伟倒好,把别人不想做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
公司还没挣到钱,就白搭了那么多积蓄进去。
所以,当老高去世后,那伟就一蹶不振。
那伟是在惩罚自己,只有这样,他才能让自己良心好过一些。
可事情已经发生,后悔和埋怨都无济于事。
那伟最应该做的是和沈琳一样,放下过去,重新开始。
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