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经持续超过了1080天,面对乌军节节败退的局面,西方国家虽然已经在事实上逐步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不过他们还是为乌军的失败找了一个借口:不是援助不给力,而是俄军搞“人海战术”。当年美军在朝鲜半岛败给志愿军的时候也这么说过,所以听起来很耳熟,总之就是西方打不过的都是“人海战术”,至于真相如何,他们其实并不关心。
(在西方的影视作品里,苏联红军就是靠着“人海战术”打赢了二战,如今他们对俄军的看法也是一模一样)
客观上说,俄乌战争爆发至今,我们国内网络上有大量分析俄乌战略的文章,但是对于俄军具体的营、连级战术行动,几乎没有分析,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一方面我们和俄乌战场相隔万里,很难获取一手的信息;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于俄军的编制和战术本来也不熟悉;最后再加上西方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也让我们很难看到俄军战术的真相。
(俄军很强调机械化)
其实俄军的营连级别战术战法基本是承袭自当年的苏联红军,突出一个装甲机械化,并且以快速突破敌方阵地,并向敌后穿插,从而对敌方部队实施分割包围,并最终歼灭的大纵深作战理论为核心思想,并以此来制定具体战术攻击方案。按照以往俄军的规划,一旦发起小规模地面进攻,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坦克为先导,步兵则乘坐步兵战车或者装甲运兵车,伴随坦克对敌方阵地发起冲击,在冲击过程中,装甲机械化部队还能得到航空兵和旅级火炮的支援。
(俄军如今广泛使用小型高机动全地形车)
不过,在俄乌战场上,这种战术已经不灵了。这是因为如今各类中小型无人机和FPV无人机大量普及,导致以往能够给步兵提供强有力防护掩护和火力支援的坦克变得脆弱不堪,而且步兵战车和装甲车也无法有效防护FPV无人机的攻击,乘坐这样的车辆反而更容易造成步兵伤亡。所以在俄乌战场上,俄军的进攻变成了更进一步的小规模作战行动,通常情况下俄军仅发动连级甚至是排级的小规模进攻。
从目前俄罗斯国防部和新闻媒体发布的消息来看,俄军现在的进攻方式非常保守、短促,但冲击力也非常大。目前俄军的进攻通常仅向乌军阵地推进1千~3千米,以占领乌军一条战壕为准,而且由于乌军也有大量的无人机,所以俄军已经极少派遣坦克和装甲车这类大型目标,而通常使用的是四轮越野车甚至是两轮摩托,这些高机动车辆非常灵活,能够有效躲避乌军FPV无人机的攻击,并保证把尽可能多的士兵送入乌军战壕。
(由于乌方缺乏能够威胁俄军纵深的大型无人机,所以俄军反而大量使用牵引火炮,用于给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在俄军发起突袭之前,通常会调动旅级火炮实施炮火准备,其中包括152毫米榴弹炮、122毫米榴弹炮和122毫米火箭炮等重炮,以及营属120毫米迫击炮等武器。这些武器不但能有效杀伤乌军士兵,还能压制乌军火力,确保俄军进攻部队的安全。而1千~3千米的阵地距离,用摩托车或者四轮越野车大概只需要两三分钟就能冲过去,这种快速性能够确保士兵们安全抵达乌军战壕。
一旦进入乌军战壕,则俄军士兵们就要开始清缴战壕内残余的乌军部队,这时候俄军的摩托车和越野车则返回己方阵地,运送下一批士兵增援第一批冲上去的俄军。同时俄军的FPV无人机等支援武器,也开始支援己方步兵清缴乌军战壕,而俄军的远程炮兵则利用弹幕射击,拦阻乌军后续部队,防止其夺回战壕。
不难看出,经过3年的摸索,俄军已经逐渐掌握了战场的节奏,并且开始使用全新的战术战法,对乌军不断实施小规模进攻,然后利用这种“零敲牛皮糖”的方式,把一个个小胜利积累成为大胜利。无论西方媒体如何嘴硬,但有一句话是不变的,那就是:战报可以说谎,但战线不会。
(乌克兰当街“抓壮丁”)
其实严格来说,西方也没说错,俄乌战争中确实也有人用了“人海战术”,但并不是俄军,而是西方大力支持的乌军。据乌通社报道,当地时间2月11日,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宣布,乌克兰政府于当天批准了有关招募和激励18至24岁乌克兰年轻人参军的计划。乌梅罗夫称,乌军最新计划是建设专业化军队的一部分,以此“应对现代挑战”。
(这样的士兵能有什么战斗力?)
要知道,此前乌克兰的征兵年龄下限是25岁,但在3年的俄乌战争中,乌克兰方面已经发动了至少11轮全国性征兵,如今的乌克兰甚至可以看到所谓“征兵官”直接在大街上“抓壮丁”充军的景象,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乌军严重缺乏兵力,而此前已经征召的超过100万人,都到哪里去了呢?现在看看,乌军一边大量征兵,一边还在节节败退,到底谁在用“人海战术”,应该一目了然了吧!
证明无人机战术不如有人战术!机器人打不过人类
乌败八次收益教训九次。真是得大于失啊。
“人海战术”又不是贬义词,这是一种战术,战术本身不分高低贵贱,能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