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日本股市,魔幻的三十年

蔻蔻米菲 2024-08-20 18:51:05

作者丨YSL

进入8月,日本股市风云变幻。在走过了一年的牛市,收复了“失去的30年”的失地后,日经225指数突然崩塌。8月2日,日经225指数跌去5.8%,抹去近4个月的涨幅。对于一个全球主要的股票市场,5.8%的跌幅已经是罕见,但隔了一个周末,到了8月5日,日经225指数盘中一度跌超15%,近乎一举抹去这一年的涨幅。而盘后,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则表示,对股市下跌表现出强烈关注,政府在判断形势时应保持冷静,股市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股价由市场决定,关注外汇市场动态,金融服务局也以紧迫感关注市场动态。结果,这样尊重市场的发言,非但没让日股迎来更大级别的下跌,反而在8月6日涨到熔断。

魔幻,真魔幻。

日本近几年的经济情况我们很了解了。工资不涨、物价也不涨的循环戏码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甚至一些专家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下降、技术革新饱和、生产效率增长停滞,发达市场物价难以提升是常态。就在日本已经习惯了长期的通货紧缩时,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打破了平静。爆发的通货膨胀与慢性的通货紧缩交织,给日本带来了更大的谜团——人们不知如何应对,当然世界上其他资源不足,依赖进口的发达国家的央行可能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因为央行长期赖以分析预测通货膨胀的工具——菲利普斯曲线和泰勒规则,一个变异,一个失效。

关于日本经济到底何去何从,到底是通货膨胀好还是通货紧缩好,想要控制通货膨胀又是否只有加息一条路能走?东京大学教授渡边努在《通胀,还是通缩——全球经济迷思》中提出了许多时代之问,并特别指出对于输入型通货膨胀,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压制需求的措施显然无效。虽然探讨的问题深刻,但作者作为“日本物价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一人”,视角并不在天上,这本书是一本宏观经济的入门口袋书,阅读起来轻松愉快。

[日] 渡边努 著 裴桂芬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渡边努曾任职日本央行,经历了日本泡沫经济膨胀到崩溃的全过程,因而对于日本经济的停滞深有感触。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

白川方明于2008年4月—2013年3月任日本央行第30任行长。在他任行长时,经历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日本两次政权更替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接连重创,导致日本经济萎靡,通缩压力高涨,日元升值趋势难挡。在这短短五年里,日本央行用了所有可能的措施,总计75次货币政策决策会议,其中15次出台或追加了货币宽松措施,包括复活零利率政策、设立资产购买基金等。回天乏术,白川方明没能成功挽回狂澜,因此受到许多指责,他也于2013年3月辞职。就在他宣布辞职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日经225指数大涨,创下次贷危机以后的新高……在《动荡时代》一书的开篇,白川方明记录了他卸任后第一天的场景:

欣赏了一会儿初开的樱花之后,我们来到园内的一家小卖店,拿出一枚500日元硬币买了两个250日元的冰激凌甜筒。这时,年龄与我们相仿的小卖店女店主开口说道:“白川行长啊,这5年真的辛苦您了! 今天不收您的钱了。” 说完又递给了我们两杯温热的咖啡。任职行长期间,为了避免一切可能会产生的误解,我谢绝了所有好意。此时我也想回绝,但最终还是盛情难却。

也许是带着遗憾与不甘,像欧美国家的许多前任央行行长那样,白川方明开始了他的回顾。但在真实事件之外,这本书更传达了作为亲历者对时代的思考:未来经济发展中不确定性非常大,央行却必须马上做出决策;央行与政治、社会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央行的独立性受到干扰;日本央行的政策是由政策委员会集体做出的, 行长只是9名委员中的一员,到底是该发挥1/9的作用,还是发挥“一言堂”的领导力?

不确定时代,一些事后看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在制定政策时只是众多的可能性之一。任重而道远,日本在又换了两任央行行长后,经济也依然充满了迷思。

[日]白川方明 著 裴桂芬 尹凤宝 译 中信出版集团

《动荡时代》一书真实而深刻,在中文版出版后,引起了不小轰动,《环球时报》曾对白川方明进行专访,其中问道:“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高速增长向稳定增长的过渡期遭遇了经济泡沫,根本原因是什么?”白川方明回答说: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金融危机是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破灭的直接结果。“泡沫”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我想提出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表现良好。在发达国家中增长率最高、物价涨幅最低的背景下,日本的官员、企业高管和普通民众都变得过于自信。

第二,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人口红利”达到顶峰。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峰值与房地产泡沫出现的时间点呈现一致趋势。

第三,金融缓和政策长期存在。日本央行曾试图修改金融缓和政策,转向紧缩,但以失败告终。

第四,银行监管、会计制度、公司治理等领域监管薄弱。虽然“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也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但多以失败告终。比如,为处理不良债券亟需建立必不可少的制度框架,特别是公共资金的投入,但此举因政治家、媒体及国民的强烈反对而被推迟。

白川方明将1986—1990年定义为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为5%,最高纪录是1988年的6.4%。泡沫之前的银行贷款年增长率已超过10%,1987年升至14%,之后增长有所放缓,但到1990年再次冲顶14%的最高纪录。东京地区的房地产价格自1983年开始上升,1987年后涨势迅猛,上升势头一直持续到1991年年初。1989年,日经225指数创下38 957点的高点,股市市盈率达到90倍,比科网泡沫的45倍还要高一倍。

正是这次泡沫的破裂让日本经济陷入迷失,风光不再。但是,泡沫破裂后的初期,日本政府、日本央行、民间经济学家、市场参与者,甚至一些国际机构都还对日本未来持普遍乐观的态度。1991年7月,在日本央行公布的《经济金融形势的相关资料》中指出,虽然经济放缓,但是“由于企业和家庭相对良好的收入环境,日本经济还会持续保持增长”。

《日本的迷失·前夜:1992~1995》

《日本的迷失·崩溃:1996~1998》

《日本的迷失·真相:1998》

[日] 西野智彦 著

兴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译

幻影之中,博弈与不作为,产生了一系列的错误判断。大量“不良债权”和“不良资产”出现,并且随着经济景气恶化和地价、股价的持续下跌,大型金融机构也难以自保。这些“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的破产无疑殃及更多池鱼。

“日本的迷失”系列汇集了很多首次受访的关键人物的采访记录与首次示人的一级保密文件。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献和资料,再现了经济迷失的前因后果,揭秘了为什么看起来正确无误的政策,最终还是导致经济的失败,据传总理大臣桥本龙太郎在读该书时发表了名言——“是这样的吗”。

1985年8月 “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2024年7月31日,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加息并缩减国债购买规模。将政策利率从0~0.1%提高至0.25%左右。随后,日元对美元急剧升值,在一天内升值超过4日元。同日,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关于日元升值对经济和物价的外汇影响,不予置评。

0 阅读:1

蔻蔻米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