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孩子”到“一群孩子”的转变,李晓珊的故事值得一听

趣宝成长日记 2025-03-27 16:17:10

李晓珊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母亲之路,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和温暖。

在初春的烟台,如康家园里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吸引路人驻足,却鲜少人知道背后的故事。

李晓珊的初衷与坚持:为何选择照顾特殊孩子

李晓珊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她原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女儿优优健康可爱。

但她的生活在42岁时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许多人怀疑她的选择:为何放弃高额的年薪,选择照顾来自不同家庭的特殊孩子?

她回答,“这群孩子是我的海。

”这种选择究竟是出于善举,还是她内心更深层次的呼唤?

李晓珊认为团队的孩子也是地球的孩子,她愿意给他们机会去创造价值,而不是单纯接受施舍。

从“小刺猬”到“艺术家”:孩子们的蜕变之旅

李晓珊的工作并不容易,刚来的孩子们心灵上筑起厚厚的壳。

她形容这些孩子像“小刺猬”,初见时总是充满不信任。

在李晓珊的悉心照顾下,他们慢慢打开了自己。

海海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曾是个暴躁的青年,如今专注于草木染的他,已能够独立完成多道工序。

他的作品不但开始义卖,心态也逐渐平和。

李晓珊用她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片“海”。

“如康家园”:一个创造价值的温暖港湾

烟台高新区的如康家园不仅是一个居所,它更像一个让特殊孩子发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坊。

这里有手绘文创产品、非遗草木染、陶艺、电子配件组装等活动,李晓珊在这些项目中倾注了许多心血。

不是为了销售额或市场反馈,而是看重这些过程带给孩子们的成长。

比如,唐氏综合征的小美已经学会捏陶,当她的第一只陶碗诞生时,那种欣喜洋溢在脸上的满足,成为了李晓珊心中最动人的画面。

“憨憨”的诞生:孩子们创作背后的故事

一句“好爱你、好爱你”浓缩了李晓珊对孩子们的深情。

这不仅体现在口头言语中,更体现在令无数人动容的小物件里。

每件作品上都有专属的标志“憨憨”,这个赋予生命的称呼,代表了孩子们每天辛勤奋斗的心血。

尽管这些作品并不是很精致,但它们承载着孩子们的希望与勇敢。

李晓珊希望通过这些事情,让孩子们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走在烟台的街头,李晓珊笑看孩子们的点滴成长,拒绝了高薪工作,只因那里“没有海”。

对她来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心灵的港湾。

李晓珊用无私和温暖,拥抱着一群独特的孩子。

生命有无数的选择,李晓珊选择去爱,没有豪言壮语,却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凡。

在如康家园这个温暖的港湾,每一个孩子都不再是无助的“小刺猬”,而变成了敞开心扉的小艺术家,而李晓珊毫不求回报的爱,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一片片海洋,波澜壮阔。

她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爱是接纳与陪伴,让每个生命在自己的独特中闪光。

读者们,请记住,爱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破碎中重新出发。

1 阅读:2

趣宝成长日记

简介:剖析成长难题,科学引导孩子心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