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讲到解放战争时期,哪个兵团最霸气,可能有人会想到杨得志将军的第19兵团,或者萧劲光将军的第12兵团,陈赓将军的第四兵团。因为,这三个兵团的司令员,政委在建国后,授予的军衔,担任的职位,都要高于其他人。
然而,以上三个兵团却都不是最霸气的一个。说到霸气,就不得不提第三兵团。
第三兵团在解放战争时期时隶属第二野战军。在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分别改编成第12军,第10军,第11军。第三兵团也就是由这三个王牌军合并而成的。
在西南战役结束后,来自第三兵团的成员,都分别投入了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事业。兵团司令陈锡联负责炮兵的组建,是建国后第一任炮兵司令员。兵团政委谢富治投入西南地区的建设事业,主政云南。
陈谢二人是第三兵团的领导者,他们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其中的谢富治率先担任大军区司令员,任职昆明军区司令,成为建国后,第一批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将领。而兵团司令员陈锡联则是第二批,他是在1959年,接替邓华成为沈阳军区的第二任司令员。
陈锡联与谢富治在建国后的发展非常好,两人都进入了政治局,还担任过副总理。特别是其中的陈锡联,前前后后当了21年的大军区司令,是伟人晚年最信任的开国上将。
第三兵团下辖的第十军军长杜义德,也是我军战争史上一员猛将。他原本与第12军军长王近山是搭档,在全军改编时,两人分别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能够与猛将王近山成为搭档的杜义德,毫无疑问,肯定也是一位能力很强的开国将军。所以,在建国后的1980年,杜义德受老首长邓公的提拔,成为兰州军区的司令员。
第三兵团下辖的第12军第34师师长尤太忠,第35师师长李德生,在建国后,也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军区司令员。
虽然,这两位将领在第三兵团担任的职位不是很高,包括在建国后的1955年也只获得了少将军衔。但是,尤太忠与李德生,后来的发展非常好。
尤太忠是80年代,人民军队中的骨干将领,先后任职内蒙,成都,广州军区司令员。并且在1988年,还获得了上将军衔。
李德生就更加了不起了,他是第三兵团成就最高的一位。任职北京军区司令员,总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副主席,还是政治局常委,是属于妥妥的正国级领导人。
来自第三兵团的陈锡联,谢富治,杜义德,尤太忠,李德生,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担任过大军区司令。与此同时,第三兵团还出了一位海军司令。
他就是刘华清将军,任职第11军的政治部主任。
可能在解放战争时期,刘华清是负责政工工作这一块。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苏联海军学院学习,至此转行成为一名海军将领。
在海军领域,刘华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组织研发核潜艇,研发改造各种海上作战工具,提出研发属于人民军队自己的航空母舰,为建造一支现代化海军作战部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刘华清也被誉为我国现代海军之父和航母之父。
前面提到过得李德生将军,行政级别达到了正国级。而刘华清将军也是属于正国级的开国将领,与此同时,他还是第三任海军司令员。
行政级别达到正国级的开国将帅总共就六人,而第三兵团就独占两席,说第三兵团是最霸气的一个,一点都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