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报道,近期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提高至125%,这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单边霸凌行为,无疑是对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公然挑战。作为回应,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自4月12日起,将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从84%提升至125%,并表明若美方继续一意孤行加征关税,中方将不再理会。这一轮关税交锋,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又一次升级,背后反映的是美国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逼迫中国在核心利益上做出让步。
特朗普(资料图)
从贸易战策略角度看,美国的做法早已脱离经济理性轨道。美国彼得森研究所的测算显示,当关税超过60%时,企业利润空间基本归零,加税实质上变成了“禁止性关税” 。美国政府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明知这种超高关税会严重冲击本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尤其是那些对中国药品原材料存在依赖的供应链,但仍然坚持加码,白宫发言人的强硬表态更是凸显其将贸易作为武器的战略意图。
然而,就在关税大战如火如荼之际,4月1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发布警报,称用于豁免货运关税的系统出现故障,受影响的货运涉及处于特朗普政府实施的90天关税暂停期内国家的所有贸易货物。按照惯例,美国进口商支付运费时,需同时提交货物放行单和财务文件,但此次海关建议申报人先单独提交货物放行单,待问题解决后再汇总申报、补交财务文件,这意味着当前美国政府实际上并未征收相关关税。
特朗普(资料图)
一些机构分析师认为,美国海关此次故障或许没那么简单,所谓的“故障”很可能是一种战略烟雾弹。在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处于高风险的重大调整时期,特朗普此前祭出的关税重磅举措已在全球供应链上引发剧烈震动。而此次突如其来的“故障”导致关税数据处理暂停,恰好给了票据交换所、货运代理公司、美国财政部以及海关等关键利益相关方一个缓冲机会,让他们能在新税率执行前重新进行定价和布局。从信息层面看,这一“故障”冻结了关税豁免追踪,降低了豁免情况的透明度,为美国行政部门和财政部提供了相对安静的时间,便于他们评估市场反应,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同时还能避免行动被新闻曝光。这就像是针对流动性危机或地缘政治恐慌的一种先发制人的手段,而非单纯的系统故障。
美国在贸易政策上的频繁变动,也引发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美国脱口秀节目《斯蒂芬·科尔伯特晚间秀》就曾调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总是摇摆不定”,如同过山车一般,一会儿加税,一会儿又在调侃中撤回,使得政策稳定性荡然无存,普通民众对其贸易决策的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
特朗普(资料图)
这场由美国海关系统故障引发的关税闹剧,本质上是美国政策短视、技术滞后与地缘博弈相互交织的结果。“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在遭遇“系统过载”时,充分暴露了其脆弱性。对于全球贸易参与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警示信号,促使他们重新评估对美贸易依赖的风险权重。而美国海关的这一困境,也成为了多极世界重构贸易规则的历史转折点。在数字时代,数字关税体系的崛起、供应链的“去美国化”布局以及WTO“数字清关红色通道”的筹建等趋势愈发明显,这些都预示着一个全新贸易时代的到来,而美国海关的现状,不过是单边主义贸易政策在数字时代走向溃败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