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次大屠杀可以逃脱历史的审判,但身处其中的我们,只能等时间送来答案。
撰稿|许 静
编辑|鲜 于
校对|张 帅
出品|Figure纪录片
五月伊始,斯拉夫大地仍在战火纷飞中饱经摧残。俄乌冲突已经爆发70多天,军事行动不断升级。不少海内外军事专家判断,五月将是双方的关键时期。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九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入围影片中,有一部曾获2021戛纳电影节金眼奖特别提及荣誉的纪录片《娘子谷之殇》,尽管最终并未斩获金红棉奖项,仍然引起了国内不少纪录片爱好者的关注。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官网《娘子谷之殇》宣传主页
因为导演的身份——俄罗斯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Sergei Loznitsa),曾凭借以2014年顿巴斯战争为背景的剧情片《顿巴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也因为其反战、反纳粹的主题在当下语境中的特殊意义。《娘子谷之殇》通过德军占领乌克兰及之后十年的影像资料、档案完整记录了惨绝人寰的「娘子谷惨案」。这个惨案,在乌克兰人民尤其是乌克兰犹太人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惨痛记忆,然而世人对此却所知寥寥。
惨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撕毁与苏联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展开「巴巴罗萨计划」,大举入侵苏联。作为苏方粮仓,乌克兰成为德军对苏西线进攻的核心目标。
充满讽刺意味的是,1930年代斯大林在大清洗中杀害了数十万苏联人,使纳粹德国在发动这场战争上获得了某些「正当性」。在针对斯拉夫人进行的宣传中,德国一直强调苏联政权的残暴,同时宣称苏联正在准备攻击德国,德军发动战争只不过是先发制人。
1941年6月,希特勒将原本进攻莫斯科的主力装甲部队改调往南方参与攻占乌克兰的基辅战役,这次战役以德军的空前胜利告终,俘虏了超过65万苏联红军。9月19日,德军占领基辅。
当年9月24日,苏军撤退前埋下的炸弹炸毁了德军总部以及市中心街道周边区域,广阔而空荡无人的街道上,爆炸声不绝于耳,一幢幢建筑接连倒下,转眼成为废墟。
人们从爆炸现场仓皇逃离,《娘子谷之殇》剧照,下同
接连不断的爆炸和抵抗运动激怒了德国人,纳粹以此作为屠杀犹太人的借口。
今天,每个人都知道,纳粹德国最核心的目标和罪孽就是企图毁灭所有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二战期间死于纳粹之手的犹太人高达600万,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中三分之一是苏联犹太人。
德国入侵苏联之后,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波罗的海诸国的犹太人迎来了灭顶之灾,德国在占领区建造庞大的死亡网络,将无数集中营或劳动营用铁路连接,以方便搜捕犹太人。1942年,德国高层在万湖会议中决定实施犹太人灭绝计划。
处于德军统治之下乌克兰,当时约有100万犹太人,在短短2、3年之间几乎被残杀、驱赶殆尽。「娘子谷惨案」是这段屠杀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这种令人发指的恶行是由数百名纳粹军官和乌克兰「辅警」共同完成的,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针对平民犯下的最大罪行之一。
德军入侵以前,基辅城内的犹太居民约有16万人,约占基辅总人口的20%。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之后,约有10万犹太人逃离基辅或是在苏军服役;6万犹太人留在城内,其中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和病人。
携带大量食物的犹太人并不知道是在走向死亡 携带大量食物的犹太人并不知道是在走向死亡
1941年9月29日至30日,德军统治者通知城中的犹太人「像军队中的男人一样迁移并被重新安置」。无辜的犹太人虽然惊恐万分,但仍携带个人财产、食物和过冬衣物,举家步行前往基辅城外的娘子谷。
没想到,德国军队和乌克兰「辅警」将犹太人集中在一起,强迫他们脱光衣服,分批进入娘子谷被枪杀。犹太人的尸体被埋葬在大约20-25米高的深坑里,财产被德军洗劫一空。
被残害的犹太人中有很多老人、儿童
根据柏林别动队总部收到的报告,两天时间内共有33771名犹太人遭到屠杀。其后两年内,德军在娘子谷杀害了10万人左右,包括犹太人、斯拉夫人、罗姆人(吉普赛人)、苏联战俘及其他平民。
屠杀结束于1943年。8月,苏军逼近基辅。为了掩盖屠杀事实,德国人命令娘子谷附近集中营的囚犯协助毁尸灭迹。1943年11月,苏军占领基辅,300名囚犯中大部分被德军枪杀灭口,12名侥幸逃生的人向苏军证实了发生在娘子谷骇人听闻的罪行。
娘子谷
基辅西北郊外的山沟
1941年纳粹占领者在这里杀害了10万名苏联公民
——娘子谷纪念碑文(1976年)
电影
以「巴巴罗萨计划」作为开篇,《娘子谷之殇》的前30分钟是不间断的、画面血腥的真实影像,不仅在战场上,也包括大量对平民和民宅的烧杀抢掠,极大地挑战着观众的心理承受力。
随着基辅战争的终结,德国纳粹以胜利者的姿态大举开进基辅市区,同时安抚占领区民众。妇女被告知可以去战俘营「认领」丈夫。在年轻的乌克兰妻子面前,德国军官宣布:被释放的战俘可以回归平民生活,「从事有利于德国的工作」。
与丈夫团聚后妻子满脸幸福的笑容
爱人劫后重逢,年幼的孩童扑到父亲怀中……这感人的短短片刻,是这部120分钟长片里仅有的一点亮色。
逆来顺受的基辅市民顺从了德国人的统治,他们在街头张贴「元首」画像和各种纳粹宣传品,妇女们在街上载歌载舞迎接新的统治者,都只是为了获得一丝和平的希望。
基辅市民在街头悬挂纳粹旗帜
接下来,是犹太人拖家带口走向娘子谷的画面,这也是镜头中的他们留在世界上最后的痕迹。漫长而残忍的屠杀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只有空荡荡的山谷和后来被挖掘的无数尸体。
娘子谷遇难者留下的遗物
1943年,苏军击溃德军进入基辅,苏联元帅伊万·科涅夫在市中心广场对基辅市民发表演讲。导演保留了这段历史的证言,在今天看来,莫斯科的思维似乎从来没有改变。
我们今天热烈庆祝苏联红军的伟大胜利。他们(德国纳粹)曾经认为发动一次袭击足以让苏联陨落,足以让他们的行军进入苏联的地界,但是德国法西斯及其领导者希特勒的愚蠢,在他们袭击苏联当日,一览无余。世纪以来,乌克兰和波兰的纷争,流了那么多血。而我们共同的敌人却从中获利——波兰的敌人、乌克兰的敌人、俄罗斯的敌人——我们需要团结一致,以击退我们共同的敌人,袭击斯拉夫的敌人,侵占我们的土地和自由的敌人。
斯大林画像取代了希特勒画像 斯大林画像取代了希特勒画像
1946年1月24日,基辅针对德军入侵乌克兰及其暴行召开军事法庭,目击证人阿斯曼托罗夫斯基教授出庭作证:「很难想象人类要承受如此的痛苦,没有人能够用语言来诠释。」
15名德军因在娘子谷犯下的罪行于基辅受审,其中12人在基辅加里宁广场被公开执行绞刑。基辅市民倾巢而出,来观看刽子手的下场。一部记录战争惨案的纪录片,却以生命被公开处决的画面结束,让人心头更加压抑。
被公开处决的战犯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全片没有一个人物采访、没有一句旁白,只有寥寥数句当时的人们留在影像中的对话,没有烘托氛围的配乐,只有影像中真实的环境音,除此之外,只有静默。
在「娘子谷惨案」缺失的影像资料部分,导演以滚动字幕的方式,播放了苏联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的长诗《乌克兰没有犹太人》。
在乌克兰没有犹太人
无论是波尔塔瓦、哈尔科夫
还是克列缅丘格、鲍里斯皮、拉戈廷
你不会看到
眼中满含泪水的姑娘
你不会听见
悲痛且有气无力的老妇
你不会在任何一座城市瞥见
一个饥饿的孩子汗水遍布的脸
或是成千上万犹太小村庄中的任何一个
停滞 寂静
一个种族被残忍杀害
……
被杀害的是能够缝补长袜的祖母们
还能烘焙美味的面包、烹饪鸡汤和做核桃苹果馅饼
被杀害的是除了宠爱孩子们和孙子们
其他什么都不懂的祖母
被杀害的是忠于丈夫的妻子们,
被杀害的是轻浮的妇女们,
被杀害的是年轻的姑娘们、严谨的学生们和活泼的女孩子们
被杀害的是愚蠢而毫无吸引力的老姑娘们
被杀害的是驼背的老人们,被杀害的是歌手们,
被杀害的是盲人们,被杀害的是歌手们,
被杀害的是小提琴家和钢琴家们
娘子谷遇难者生前照片
被杀害的是两三岁的孩童们,
被杀害的是八十岁的老人们,
眼中的白内障遮蔽了光芒,
冰冷的手指和沙哑的声音像古旧的羊皮纸;
被杀害的是啼哭的新生儿,
直到最后一刻仍贪婪地吸允母亲的乳汁,
全部都被杀害了,成千上万的,数不尽的,波兰犹太人。
这不是手中握紧武器远赴沙场的士兵们,
而是家庭、土地、歌谣、书籍、习俗和传说,
一个种族被杀害,千万个家庭被毁灭,
书籍、信仰、生命之树被屠戮,
这不是枝干或树叶,而是根源的死亡。
这是对人类的身体和灵魂的摧残,
是对人类历代才华和智慧的抹杀,
是对人类道德、习俗和传统的践踏,
是对记忆、悲歌、历史经典的残害,
是对家园和先人陵墓的蹂躏,
是生人的死亡。
伴乌克兰人民万世的族群,
一起劳动、行善、作恶和死去,
曾相伴而行踏上同一片土地。
导演
《娘子谷之殇》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生于1964年,在白俄罗斯出生,在乌克兰长大,在俄罗斯拍电影,在德国定居。成长经历对洛兹尼察的电影创作影响至深,毕业于基辅理工大学后,这枚妥妥的理工男决心投身电影业,于是前往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VGIK)求学。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2012年,洛兹尼察执导剧情电影《雾林寒战》,获得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2017年,执导悬疑电影《温柔女子》入围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18年,凭借剧情电影《顿巴斯》获得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导演奖。
洛兹尼察是俄罗斯最有声誉的电影导演和纪录片创作者之一,他以工程师般精准而冷静的摄影风格,记录自苏联解体后斯拉夫民族经历的种种社会变革和命运转折。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在《顿巴斯》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2014年,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在俄罗斯的支持下要求独立,乌克兰政府军出兵镇压,从此顿巴斯被卷入漫长、混乱而残暴的战争漩涡中。在这场同室操戈的战争中,悲剧、荒谬与生死交织缠绕。
影片《顿巴斯》聚焦于今日依旧炮声隆隆的顿巴斯,展示了乌克兰政局的动荡、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以及军队的横行无忌、民众的苦难与乌合之众的狂欢。
电影《顿巴斯》海报
谢飞导演在《顿巴斯》豆瓣影评主页评论,将这部电影的创作手法称为「伪故事片」:
虽然都是按故事片组织拍的,但全片没有贯穿的人物和情节线,完全是顿巴斯战争中的一个个的场面集景,竟然也吸引我连续地看了下去,并对2014年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独立投票后的战争灾难有了切肤、丰富的了解,也算是创作样式上的一个突破。血和泪的历史史实告诉我们,要用改革、协商去解决问题,千万要防止战争与革命,不论其口号是多么崇高、伟大,给普通人和社会带来的灾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向世界展示俄罗斯民族自一战以来的苦难命运和斯拉夫人高贵坚韧的品格,是激励洛兹尼察从一名工程师转行投身电影行业的最大动力,他的作品充满对战争的反思、对暴行的控诉、对强权的反抗和对人类的关爱。但在眼前这场俄乌冲突中,洛兹尼察的身份让他陷入两难境地。
今年三月,欧洲电影学院发表声明支持乌克兰。虽然声明没有明确反对俄罗斯电影人,但这个将政治和电影混为一谈的举动激怒了洛兹尼察导演,他宣布退出欧洲电影学院。很快,洛兹尼察因为表达对俄罗斯电影人的支持而被乌克兰电影学院开除。
洛兹尼察导演在拍摄现场
洛兹尼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希望看到俄罗斯政府受到惩罚,但他不认为俄罗斯公民及个人应该为一场他们中许多人反对的战争承担后果。
洛兹尼察的立场很简单:「在战争悲剧中,我坚信,人们必须保持对战争的常识。我反对抵制我的同业者,俄罗斯电影制作人们。(更何况)他们(也)公开反对普京政权的罪行。」
然而现实是,无论站在哪边,立场都比对错更重要。
在《娘子谷之殇》的结尾部分,是「娘子谷惨案」几乎被选择性遗忘的命运。1952年12月2日,基辅政府决定用工厂废料填满娘子谷。曾经葬送十万乌克兰犹太人的深坑被日夜不息的泥水浇灌,慢慢形成一大片滩涂。
在峡谷的一侧,一排排标准的苏联式建筑如火如荼地兴建中。远处的乌克兰村庄默然静立,低矮的农舍里,主人再也不会回来。
娘子谷遗址旁兴建的苏联式建筑,《娘子谷之殇》剧照 娘子谷遗址旁兴建的苏联式建筑,《娘子谷之殇》剧照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