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警船在苏岩礁海域的常态化巡航,正改写这片争议水域的力量格局。中国在苏岩礁以南12海里处建成海上观测平台,韩国海警试图阻挠时遭16艘中国舰船包围,双方对峙持续39小时。这场剑拔弩张的较量,标志着自1952年韩国单方面划设"李承晚线"以来,该海域控制权争夺进入新阶段。
韩国此时发难绝非偶然。总统尹锡悦的支持率已跌破24%,其所属国民力量党在4月国会补选中惨败。青瓦台内部文件显示,执政党计划通过制造外交危机转移舆论焦点——苏岩礁正成为政治救命稻草。韩国海洋水产部数据显示,韩国渔船在该海域捕捞量同比下降47%,渔业协会的持续施压迫使政府采取强硬姿态。
中国的反击精准而系统化。自然资源部地图将苏岩礁标注为"江苏省外礁",配套发布12份历史文献证明其属中国管辖。更关键的是,中国海警2305编队实现365天全天候值守,配备76毫米舰炮的万吨级巡逻舰已成常态存在。卫星影像显示,礁盘周边20海里内中方实控时长占比达83%,韩国海警船仅能在国际航道维持象征性存在。
军事专家指出,苏岩礁的战略价值远超渔业资源。该礁距中韩海上分界线仅82海里,控制此地可使中国海空力量前推140公里,有效覆盖朝鲜半岛西海岸。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评估报告承认,中国在礁上部署的相控阵雷达,已能监控驻韩美军群山基地70%的空中动态。
韩国试图拉美国介入的算盘遭遇现实打击。尽管尹锡悦政府多次要求将苏岩礁纳入《美韩共同防御条约》适用范围,但五角大楼始终回避明确承诺。美国务院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坦言:"该礁法律地位存疑,过度介入可能破坏地区平衡。"这种暧昧态度,折射出美国在东北亚安全议题上的力不从心。
中国的外交智慧在博弈中凸显。在坚决维护主权的同时,中方主动邀请韩方开展海洋划界谈判,并重启停滞8年的渔业联合委员会。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既彰显掌控实局的自信,也为双边关系保留转圜空间。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国愿对话,但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胁迫。"
历史的车轮正在转向。随着055型驱逐舰开始定期巡航黄海,歼-20战机在山东半岛轮驻,中国在东北亚的海空优势持续扩大。苏岩礁之争的本质,已成为检验区域力量重构的试金石——当韩国舰船在望远镜中凝视中国万吨海警船时,东北亚新秩序的轮廓正愈发清晰。
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