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云南弥勒起飞村阿细祭火节

跟着边凡探世界 2024-03-13 09:20:41

“跟着边凡看世界”用镜头带你去看云南|弥勒起飞村阿细祭火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位于云南弥勒县的起飞村,都会举行隆重而精彩的回归自然、如癫似狂的神秘盛典---阿细祭火节。

视频:云南弥勒起飞村阿细祭火节。

3月11日,弥勒市西一镇起飞村举办2024年彝族(阿细)祭火节和民间民族文艺展演活动,慕名而来的游客、摄影爱好者众多,十分热闹。

据说,在远古时代,人类都是食用没有煮熟的生食,自从发现火的用途后,学会了吃熟食。阿细的祖先们为了感谢火,将火尊为神。

阿细人作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一直保存了这个古老的传统习俗,每年都会定期举行祭火仪式。

活动的当天,村里的年轻小伙、姑娘打扮一新,而壮年男子和未成年的孩童则将树叶围身,把彩色的泥巴涂遍全身,纹身纹面,点燃篝火,模仿原始人狂舞纵欢,释放心中的热烈激情。

阿细祭火节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彝族阿细人都要举行隆重而精彩的回归自然,如癫似狂,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神秘庆典。

这祭火神节是祖辈留传下来的古老传统,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钻木取火、迎新火种、拜火神。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阿细的祖先过着饮血茹毛没有光明的生活,还时常遭受野兽的侵袭和伤害。一次水灾过后,一位名叫木邓的先民,在一根朽木上,坚持不懈用木棒在上面钻磨,经过3天3夜的努力,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

钻木取火,取得火种。“阿细”为彝族的一个支系,阿细人崇尚火。

在起飞村祭火传说中,那位第一次用钻木取火方法得到火种的人名叫木邓,是阿细原始传说中蚂蚁瞎子代第一传人阿达穆酋长所属部落一位勇敢英俊的青年。后世阿细族为纪念这位英雄,把火唤作木邓,一直沿用至今。

下午16:00左右,随着祭火队伍的到来,祭火狂欢正式开始。盛装、彩绘、载歌载舞………弥勒起飞村祭火节热闹非凡。

起飞村祭火自始至今一直称作“木邓赛禄”,“木邓”即火,“赛禄”泛指一切祭祀活动,名实相符。红万祭火原叫“米祭毕”,“米祭”者,乃祭密枝山谓也。

云南弥勒起飞祭火节,彝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歌舞表演让人心潮澎湃。

祭火节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村里的青壮年男人的代表,还有一些十多岁的男孩子,躲在一间屋子里化妆,化妆出来的人满脸全身都涂上红、黄、黑、白、褐五色土颜色的花纹。

在现场,无论男女都会在身上和脸上画上与火有关的图案,腰部围上用粽叶、麻布等编制的“围裙”,头上用野草、野果装饰一番,模仿原始人类的模样载歌载舞。

很多都是与火有关的图案,头上戴着用野草、庄稼、野果装饰的头饰,有的还带上假面具,腰部下身及脚上用棕叶、藤条、麻布等编织的东西围住,活生生就是原始社会的人。

“你能想象几百人文身遮面、 赤 身 裸 体 狂舞到红土漫天吗?”有朋友这样形容阿细祭火节。

用纯天然的 五色土和鸡蛋为燃料。纹身纹面,绘上与火有关的奇异图案。

每到这个节日村里的男女人用代表五色土的颜色纹身纹面,绘上与火有关的奇异图案。

腰部用棕叶、棕片、地板藤、麻布等编织的“裙服”围住下身,头上则用不同的野草、庄稼、野果装饰一番,也有的模仿原始人类用树皮、树叶遮体...

里三层外三层中间还有几层。“原始人”对火的期得。欢乐溢于言表,毫无忸怩作态,野性、返璞归真感染现场的每一个人。

这是真正的狂欢,率性而为,没有化妆、排演的痕迹。节目表演的压轴戏,是在场地中央点起一堆熊熊的篝火,也点燃了参加者与观看者的激情。

外地游客绝大多数为摄影爱好者,下到场地,挤在欢乐人丛中。没人驱赶外来者,现场秩序混乱,但舞者毫不介意。

有端相机挡住去路的,舞动的阿细人或避开你,或裹挟你,脸上充满好客的微笑,绝无愠色。

熊熊的篝火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全身彩绘的村民们用最原始的方式表达对火的崇拜。场上场下群情汹涌,大家手拉手围着火堆又唱又跳,还有年轻气盛的人飞身越过火堆。

在这畅快的时刻,用心体验彝族阿细欢乐,用眼捕捉原始纯真的美,足矣。

人们用呐喊和跳动的方法,释放原始的激情,宣泄挥洒内心的渴望,久久不愿离去。

祭火节既是阿细人对先祖的追思祭拜,祈求火神保佑村子全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也是族人欢聚一起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举措。作为西南地区彝族阿细人传统民俗文化形态较为完整保存村落,多年来也通过举办彝族“阿细祭火”节活动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0 阅读:1

跟着边凡探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