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也就是雷大雨点小,做做样子而已。”老外说出此话没几年,中国就将大陆与台湾的距离缩至68海里

阿伦说车 2022-08-10 10:48:18

“中国人也就是雷大雨点小,做做样子而已。”老外说出此话没几年,中国投资147亿,成功将大陆与台湾的距离缩至68海里! 这项狠狠打了老外一巴掌的工程,就是2020年通车的平潭大桥。 除了有力回击老外的嘲讽外,这座大桥自身的定位,也注定要受到国人的关注。 从整个“京台高速”构想图来看,“台海高速”的起点,非平潭大桥莫属。此桥建成后,高速通车至台湾便有了些眉目。

 不过这一功在千秋的工程,最初并不被人看好。不少国外工程师得知后,毫不掩饰地说道,“恐怕是雷大雨点小,他们干不了多久就得放弃!” 实际上,外国工程师的这些言论除了带有情绪色彩外,也有一定的实际考量。 大桥横穿的海坛海峡,素以疾风高浪著称,其附近还遍布港口,海运繁忙,对大桥施工是个极大的考验。 困难就摆在眼前,可工程还要开始。不造此桥,将高铁修到台湾必是无从谈起。 平潭大桥最初构想便是上层走汽车,下面跑火车。下层平均200公里的时速,对桥墩与桥梁,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事实上,大桥建造的主要难点,就集中在桥墩与桥梁上。 为了应对凶猛的潮水侵蚀以及凹凸不平的海底基岩,工程师们想了个“笨办法”,一次向海底打入4根钢管柱,将其连接成“板凳”状。随后再利用浮吊船从码头吊来钢吊箱,“罩”在钢柱四周,在其周围浇筑水泥形成施工平台。 道理简单,真正施工却是极难的。相关规定要求,风力达到6级便不允许进行吊装作业,而海坛海峡一带每年有300多天会出现6级大风。很多时候,施工者们都是随叫随到,不按“太阳”干活,只看海风“脸色”。

 除了桥桩难造,钢梁铺设也充满着挑战。面对单条即重千余吨的钢梁,不少起重设备只能“望梁兴叹”。 钢梁再长再重,也要按时铺装。为此,施工者兵分两路,一路“分梁铺设”,即将钢梁切割成百余吨的小段,依次吊装拼接;另一路则直接建造出了能吊重3000余吨的起吊船,直接吊装正根钢梁。 尽管困难重重,可施工者们发挥“基建狂魔”精神,遇困难想办法,终于在2019年9月建成,并于次年通车。 值得一提的是,该桥预留了接口。换句话说,已经为台海大桥准备了起点。 当然,横跨台湾海峡,距离更远,难度更高,需要施工者们花费更大的时间与精力设计建造方案。 “台海大桥虽未建成,却也必将建成”,这一猜想,可以从平潭大桥的修建,“京台高速建设规划”中寻到支撑点。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能够做的便是给予国家无限的信任:祖国必将统一,大陆与台湾必将建成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纽带”。 

0 阅读:18

阿伦说车

简介:每天都会分享汽车,喜欢车的朋友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