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要介绍一种全球发病率第五、致死率第三的恶性肿瘤——肝癌。早期肝癌通过肝移植或肝切除的治疗手段,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80%,但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常常被忽视。当患者出现腹胀、乏力、黄疸等症状时,往往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哪些人是易患肝癌的高危人群?
如何早期发现肝癌?
详细介绍
↓↓↓
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是肝炎病毒感染者:我国大多数的肝癌患者都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若不接受规律的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肝炎可能会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并进一步发展至肝癌。
二是酒精依赖者:如果长期饮酒,可能导致酒精性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硬化,患癌风险会大幅增加。

三是肥胖人群:肥胖会导致脂肪肝,中重度脂肪肝患者患肝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尤其一些肚子大、血糖血脂高的人群要更加警惕。

四是长期摄入或接触肝毒性物质的人群:发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即使高温蒸煮也难以去除,经常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此外,部分药物及化工毒物同样会伤肝,长期接触的人士需定期筛查。

五是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患者,会因胆汁淤积或肝内炎症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若体检发现自身免疫抗体异常,需及时专科随访。
那么应如何早期发现肝癌?
门诊经常遇到患者提问:“我去年体检还好好的,怎么今年就肝癌了?”其实问题大多出在没有选择有效的筛查方法上。在此我推荐所有40岁以上人群,要在体检时做这两项检查:一是腹部彩超。二是肿瘤标志物,其中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是肝癌的特异性“报警灯”,有条件的朋友最好两项一起查,能提高早筛准确率。如果上述检查发现异常,再考虑进一步完善超声造影、增强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病变的详细情况。
特别提醒,对于上述高危人群,建议每 6 个月做一次肝癌筛查。其余人群1年一次即可。对于乙肝、丙肝患者,一定要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这不仅能控制病情,更能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撰稿: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医学博士 王家骜
审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肝脏外科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主任医师 黄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