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新闻的朋友可能有察觉,这几年有关安全的议题越来越被关注和提及:从粮食安全、公共安全到金融安全、科技安全,几乎涵盖了大到国家治理小到普通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安全被重视本在情理之中,但近来越来越高规格的被提及似乎又有点不寻常。
二十大报告中“安全”被提及共计91次,远高于以往
这种情况是与当前国内外大环境密不可分的。
与十几二十年前相比当前最大的差异在于,我们处于一个几乎是存量博弈的世界中。而往前翻的几年乃至十几年,全球经济仍在上行通道,各国或多或少能从发展增长中分得一杯羹,国际大环境总体还比较安定。
而今,疫情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当前全球大部分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它们深陷债务危机甚至有经济衰退的风险,导致全球经济从以往的增量市场几乎变成了存量市场之间的分配和博弈。
存量博弈将是个十分痛苦甚至残酷的事情。心理学有个专业术语叫“损失厌恶”,指的是损失带来的痛苦和不适感远大于收益带来的快乐和欣喜。各国为了在几乎没有增量的空间中生存或解决问题甚至会做出一些超出底线的事情。
俄乌冲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美国一步步有目的、有计划而挑起的。
为了让欧洲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流入以缓解自身迫在眉睫的债务和通胀问题,为自己续命,美国不断拱火,挑起了俄乌冲突。
冲突爆发后,权威金融机构就预测今年欧盟经济增长率会腰斩。而截至9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因战争因素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物价上涨等导致欧盟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欧元(约3.5万亿人民币)。其中,仅意大利就因能源价格上涨将多支付1000亿欧元。这些经济损失大多数以金融、产业资本以及原材料的利润等方式流入了美国。
以制造冲突和战争的方式来从中得利,是美国的惯用伎俩。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当前特殊的环境下,美国甚至顾不上英法德这些传统盟友,持续不断的拱火俄乌冲突,用德法英等盟友外流的“血”来缓解自身的问题。
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类似有违常理的外部冲突风险和不可控因素仍将会增加。因此,在经济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增强安全防范和规范就十分迫切和必要了。
在这一点上,二十多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给我们上过一课。
1997年,以索罗斯为首的“量子基金”狙击在金融制度方面尚有不足的泰国,导致泰铢大幅贬值,引发股市剧烈动荡和区域性金融危机。索罗斯大赚一笔,但此举却引发东南亚诸国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动荡,导致泰国等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索罗斯得手后又计划在香港故伎重演,所幸被提前识破,大陆动用巨量外汇储备进行对冲补救才得以免遭一劫。
经济方面的安全不容忽视,信息科技方面的安全也随着国家各个行业及部门的数字化变得日益重要。核心部门及行业的关键数据信息丢失或被敌对国家窃取都将引发重大的安全问题。
这一块也不乏案例和教训。
2010年12月,美国通过网络植入“震网(Stuxnet)病毒”使得伊朗用于提炼浓缩铀的上百台离心机停机,导致核电站推迟发电,“核计划”被延迟两年之久;
2016年美军成立了专门团队研究通过植入“震网(Stuxnet)”病毒来瘫痪敌方的核电站、供电网络等能源基础设施。
2022年6月,我国西北工业大学遭美国NAS网络攻击事件的新闻引发国内外关注,信息安全问题的严峻和迫切再一次被提及。
正是看到了国内外一系列的信息及科技领域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我国已明确提出要在2027年实现主要政府部门和重要单位的IT软硬件设施国产化替代。
在当前特殊的国际大环境下,关注国家安全,防范经济、信息科技、粮食等多方面的风险和隐患才能保卫好、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新形势新格局下,必然蕴藏着重大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