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同学聚会,班主任问退休金,我说7200,1周后我退出班级群

秋雅聊情感 2025-01-03 22:15:52

那场聚会,我至今记得很清楚。

在一间装修豪华的包厢里,昏黄的灯光洒在每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上。烟雾缭绕中,那些儿时的玩伴已是中年模样。

岁月像一把刻刀,将我们雕琢成了不同的形状。主位上,坐着我们的班主任赵老师。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岁月的皱纹,可一双眼睛依旧炯炯有神,带着当年的审视和威严。

聚会的前半场气氛还算热闹。大家聊着工作、孩子、父母,还不时调侃起当年的糗事。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时光倒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赵老师的一句话却让整个包厢的气氛瞬间凝滞。

“大家退休金都多少啊?”他端起茶杯问道,语气听起来随意,却像一块大石头,重重砸进了这片轻松的欢愉中。

包厢里瞬间安静下来,安静得连钟表的滴答声都似乎能听见。有人低头看手机,有人端起酒杯假装喝酒,还有人干脆转头看向窗外。仿佛回答这个问题,是一场无法回避的较量。

“六千多。”一直是学霸的李大军第一个开口。他如今在单位工作,语气中带着淡淡的得意,仿佛这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张红梅也跟着接话了,她是班上的“老大姐”,如今在一家国企财务部任职。“我才五千出头,没办法,国企这几年效益不好。”她的语气中略带自嘲,但脸上的笑容却有些僵硬。

轮到我时,我没有犹豫,平静地说:“七千二百。”

这句话一出口,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瞬间。短暂的沉默后,有人轻轻笑了一声,笑意里夹杂着不明意味。我能感觉到几双复杂的目光投向我,有惊讶,有探究,甚至还有几分质疑。

“你这么高?”坐在我旁边的王建华忍不住问,语气里透着一丝不信。

我点点头,淡淡地解释道:“是啊,这几年自己交了些补充养老保险。”

赵老师闻言,略带欣慰地点了点头,笑着说:“不错,年轻时就该为以后多做打算。”

然而,我却听见旁边有人小声嘀咕了一句:“吹牛吧。”那声音很轻,却像一根针,刺破了我的平静。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假装没听见,但心里却猛地一沉。

回家的路上,那句“吹牛吧”一直在我耳边回响。我想起聚会时那些复杂的目光,心里五味杂陈。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的退休金有多高,也从未有过炫耀的意思。我只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可为什么大家的反应却让我感到如此尴尬和无助?

我开始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并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是靠种地和打零工为生的农民。

记忆中,冬天的寒冷格外刺骨,家里没有暖气,只有一个生了锈的煤炉子。晚上,母亲会用她那双粗糙的手把我裹进厚重的棉被里,轻轻拍着我入睡。那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间亮堂的房子,让家人不再受冻。

小学时,我的成绩一直中等偏下,属于那种容易被忽略的学生。赵老师对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因为我没交作业。

当着全班的面,他严厉地批评我:“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只能回家种地!”

那句话让我羞愧难当,同时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跳出农村。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县里的中师学校。虽然当时中师已经不再是最热门的选择,但对我家来说,这是一条不用负担太高学费的出路。

父亲为了让我上学,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牛卖了。三年的中师生活,我几乎没买过新衣服,连书包都是母亲用旧布缝的。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一所乡镇小学当老师。那时候的工资微薄,工作条件艰苦,但我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我一边教书,一边自学进修,后来考上了成人本科,又调到了市里的重点中学,工资也慢慢提高了。

随着政策的改革,我也意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开始逐步给自己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这些年,我没什么别的爱好,唯一的“执念”就是攒钱。别人买车,我买理财;别人旅游,我存补充养老保险。

然而,聚会之后,我的生活却悄悄发生了变化。班级群里开始有人主动找我聊天,寒暄几句后,话题总会绕到钱上。

有人说家里孩子要出国留学,资金周转不开;有人说父母生病住院,急需用钱;还有人说想做点小生意,问我愿不愿意支持一下。每个人开口的理由都很正当,而这些人绝大多数平时几乎不联系,有的甚至多年未见。

刚开始,我碍于情面借了几次,但后来发现,这些借款几乎没有人主动归还。每次催问,总会得到各种理由,要么是“最近手头紧”,要么是“再缓一段时间”。

慢慢地,我开始拒绝借钱。毕竟,这些年攒下来的积蓄,是我省吃俭用、努力打拼的结果,我也有自己的家庭和责任。

但拒绝后,我遭遇的却是谩骂和道德绑架。一些人直接在群里暗示我小气,说“都是老同学了,连这点忙都不愿意帮”。

还有人私下讽刺我,说“看着挺大方,原来这么抠门”。甚至有人威胁我,说如果不借钱,就把我“有七千多退休金”的事到处说。我感到愤怒又委屈,他们的言辞刺痛了我的内心。

更让我难过的是,有些曾经关系不错的同学,也开始对我冷嘲热讽。他们仿佛忘记了,当初在学校里,我是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穷孩子;他们也仿佛忘记了,我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一点点攒下来的,而不是凭空得来的。

一周后,我退出了班级群。这不是因为害怕那些言语,而是因为我发现,我们之间已经很难回到从前的“纯粹”了。

小时候,我们可以因为一块糖果而开心,也可以因为一场争执而生气。但长大后,生活的压力和现实的差距让我们变得敏感、谨慎,甚至自私。

班级群里,有人晒车,有人晒房,有人晒孩子的奖状,也有人抱怨工作、吐槽婚姻。更多的人,像我一样,潜水围观,不愿透露太多自己的生活。

退出群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回忆起小学时的点点滴滴。那时候,我们一起跳皮筋、踢毽子,放学后结伴去河边抓鱼。赵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拿着教鞭喊我们回去上课。那些画面,是那么生动,那么美好。

但如今,我们大多成了父母,有了家庭和责任。曾经的纯真和无忧无虑,早已被柴米油盐和人情世故取代。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我想起一句话:“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能真心相待的,往往只有寥寥几个。”

那些曾经的同窗,或许早已走上不同的道路,但我依然感激他们,感激那些陪伴我走过少年时光的人。

退出群并不是割裂过去,而是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在于金钱和地位,而在于心灵是否相通。

人生的旅途,总会有新的相遇、新的故事。只要心怀感恩,无论未来怎样,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从不是一场攀比,而是一场修行。我想,我已经学会了放下比较,珍惜当下,也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或许,这才是成长的真正意义吧。

0 阅读:11

秋雅聊情感

简介: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是因为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