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志愿军为了迫使韩国在半岛停战协定上签字,决定集中兵力,进攻主要由韩军驻守的金城地区,向李承晚施加军事压力,逼其屈服、就范。在此期间,志愿军涌现了不少光荣事迹和英雄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黄宗德,他曾一己之力,生俘数十名敌人,创造了辉煌的战果。

黄宗德是山东人,他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自幼过着困苦、潦倒的生活,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十一岁那年,黄宗德为了帮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主动前往邻村一户地主家中做童工,靠着放牛、打谷草赚取微薄的收入。抗战爆发后,山东很快被日寇占领,但山东的老百姓却并未因此屈服,大家自发团结起来,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各种方式反击侵略者,保家卫国。
黄宗德被这样浓厚的抗日氛围感染,他也想为民族独立大业贡献一份力量,随即主动报名参加儿童团,自此踏上了伟大的革命征程。1945年,黄宗德被批准加入共青团,1948年,他又被编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纵队担任副班长,随后他参加了淮海战役与渡江战役,瓦解了国民政府、驱散了反动派,促成了新中国的建立。

1952年,黄宗德所部被抽调到朝鲜作战,彼时正值敌我对峙最激烈的时期,联合国军经常出动飞机轰炸志愿军阵地,志愿军官兵们为了躲避轰炸,只能猫在潮湿的防空洞里生活,长此以往,许多人患上了严重的湿疹,浑身瘙痒难耐。而且由于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志愿军前线部队无法获得补给,只能靠吃炒面、喝雨水勉强果腹。可即便如此,黄宗德的战斗意志也丝毫没有动摇,他和战友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共同面对一系列艰难险阻,粉碎了联合国军的阴谋。
1953年,黄宗德因功升任班长,当年中旬他参加了金城战役,这一战志愿军打得异常艰难,几乎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痛的伤亡代价,黄宗德清楚的记得,他的班里有一位年仅十九岁的小战士,虽然长得瘦小,但作战却极其勇猛,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此次金城战役也不例外,小战士主动请缨充当全班尖兵,手持一支冲锋枪奋勇向前。

可谁料韩军的反抗同样也非常激烈,他们以地堡和铁丝网为依托,向志愿军疯狂倾泻火力,黄宗德麾下的那名小战士在穿越铁丝网的时候,不慎被勾住了衣角、动弹不得,结果被韩军的流弹击中要害,在临牺牲之前,这名小战士挣扎着扑在了铁丝网上,用自己的身体搭起了一座桥梁,供战友们安全越过铁丝网。
大概三个小时后,韩军的前沿阵地终于被攻破,志愿军随即向纵深地带前进,继续包围、分割、歼灭韩军。由于战场的局势比较混乱,黄宗德在进攻的过程中,意外与战友们走散,一个人迷失在了韩军的阵地上,这让他有些慌乱,于是他便开始尝试找寻战友、重新归队,没想到却误打误撞遇到了一大群藏在坑道里的韩军。

此时,黄宗德表现出了一个老兵拥有的战斗素养,他没有贸然打草惊蛇,而是不动声色的原路退下去,搜集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留下来的手榴弹和炸药包,一个小时后,黄宗德重新折返回来,朝着藏有韩军的坑道里一股脑甩了一个炸药包和四枚手榴弹,有两名韩军被当场炸死,另有几位被炸伤,坑道中顿时哀嚎声一片。
黄宗德趁此机会用磕磕巴巴的韩语高声喊道:缴枪不杀!韩军此时已经被吓破了胆,当即将逐一走出坑道,向黄宗德投降。战后,上级首长着重表彰了黄宗德,给他记一等功,并授予他“战斗英雄”的称号。朝鲜战争结束后,黄宗德返回国内,在北京军区某步兵团服役,此后历任团政委、团长、师副政委等职务,亲眼见证了解放军一步步走向繁荣、强大,1986年,他因病离休,彻底告别部队。

晚年的黄宗德住在干休所,一直过着低调、平凡的生活,闲暇时他会练练书法、听一听京剧,聊以自乐、陶冶情操。2024年,黄宗德被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军功表彰大会,并荣获“共和国勋章”一枚,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现如今,黄老已经年过九旬,身体依旧很硬朗,在此我们也祝愿他生活幸福、健康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