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智慧的碰撞,往往在谄媚的灰烬中燃起毁灭的火焰。
比如,发生公元462年一场马屁引发的生死劫的故事,会让很多企业领导者陷入沉思。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宠妃殷氏病逝,帝王悲痛欲绝,率群臣日日哭坟。满朝文武涕泪滂沱,哭得昏厥者竟能加官进爵。才子谢庄不屑效仿,却另辟蹊径,以一篇《殷贵妃诔》将悲情化作锦绣文章,引得刘骏如痴如醉,当场擢升其三级。然而,谢庄未料到,太子刘子业冷眼旁观,早已埋下杀机。刘骏死后,刘子业继位,以一句“卿昔作《殷贵妃诔》,知有东宫不?”将其打入天牢。一年后刘子业暴毙,谢庄才侥幸逃生。这场因谄媚而起的祸事,跨越千年,仍为当代领导者敲响警钟。

谢庄的故事,让企领导者暴露管理的三大陷阱:
1、依附权力者,终被权力反噬。谢庄的悲剧,本质是“权力单点依赖”的失败。他将才华押注于帝王一人,却无视未来权力核心(太子)的存在,最终沦为政治清算的牺牲品。
比如,许多企业高管习惯“唯上管理”,紧盯老板喜好,忽视横向协作与下级需求。某快消公司外聘总经理为讨好老板,盲目削减研发投入以美化财报,结果市场被竞品颠覆,自己亦因业绩下滑被踢出局。老王认为,权力依附的本质是短视——将个人命运系于一人,终会因权力结构变动而崩塌。
2、忽视隐性规则,埋下系统性风险。谢庄精于文章,却不懂东宫与帝王间的权力暗流。他误判刘子业对父亲谄媚文化的反感,触碰了“站队禁忌”。
企业中的“隐性规则”往往比明文制度更致命。某互联网公司CTO为推进技术改革,公开批评创始人的保守策略,虽数据证明其正确,却因挑战创始人权威被边缘化。老王认为,管理者若只盯显性目标,无视组织内的权力生态,再正确的决策也可能触发系统性反弹。

3、价值空心化,才华沦为工具。
《殷贵妃诔》本质是一篇“技术型马屁”——辞藻华丽却无思想内核,这种“为讨好而讨好”的创作,注定无法沉淀为真正的价值。
职场中常见“汇报PPT比业务更精美”的现象。某地产集团区域总为迎合总部,将80%精力用于包装业绩报告,实际项目漏洞百出,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被追责。老王认为,当才华沦为取悦权力的工具,个人与组织的价值根基便已动摇。
对企业领导者涞水,遇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破局呢?老王给你3点参加建议:
1、建立“多维权力坐标系”。跳出单一权力依赖,构建包括上级、平级、下级、外部伙伴的多维关系网络。某生物科技公司CEO在董事会外,定期与中层骨干闭门座谈,与行业协会共建技术标准,甚至邀请客户参与战略会。当资本方试图干预研发方向时,他凭借多方支持成功抵制,最终用产品市场回报证明决策正确。
如某中小物流公司创始人面临巨头收购压力,他并未直接拒绝,而是主动引入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作为战略股东,同时将核心客户发展为合作伙伴。当巨头以断供威胁时,创始人凭借生态联盟反向施压,迫使对方提高收购价,最终实现双赢。

2、植入“风险探针机制”。
在关键决策前,预设“反对派角色”,主动暴露隐性风险。某智能制造企业推行“红蓝军会议”:任何新项目需先由蓝军(反对组)模拟攻击,列出10条失败可能性,红军(支持组)必须逐条回应。这一机制曾避免一次盲目海外扩张,蓝军指出当地政策漏洞,后经核实确属致命风险。
比如,某教育集团计划收购一家连锁机构,CFO在尽职调查中未发现异常。CEO临时要求独立团队扮演“恶意收购方”,模拟挖掘黑料。结果团队24小时内查出目标公司隐瞒教师资质造假,直接避免1.2亿元损失。
3、打造“抗周期价值内核”。聚焦能穿越权力更迭、市场波动的核心能力。某家族食品企业第三代接班后,顶着长辈压力砍掉60%低效产品线,将资源投入供应链数字化,并建立口味数据库。三年后行业遇冷,该公司因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逆势增长,甚至反向并购了曾质疑他的叔辈企业。
比如,一家传统出版社在电子书冲击下濒临倒闭,新任总经理拒绝低价卖书号求生,转而招募编剧团队,将库存书籍改编为短视频IP。一部冷门历史书被改成系列短剧,带动实体书销量增长300%,IP授权收入反超传统业务。
写在最后
谄媚换来的皇冠,终会嵌入绞索的绳结;唯有立于价值的磐石,方能笑看权力的潮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