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十年“最难缠对手”,预言了中美关税战的结局?
继拜登打破沉默,公开批评特朗普后,他的前国家安全顾问,被香港原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杨志刚称为“中国未来最难缠对手”的沙利文,也开始猛批特朗普的对华战略,一点余地都不留。

【沙利文也开始猛批特朗普对华战略】
尽管沙利文没有直接表明,美国最终会输掉这场关税战,可他要传达的意思很清楚,特朗普这种零和打法,注定达不到目的,也跟中国过不了几招。中美围绕关税的博弈,结局已经注定。
沙利文随后重申了自己对中美关系的看法,那就是中美只会长期共存,两国应该避免冲突,为合作创造空间。
特朗普这种非建制的共和党总统,与长期以政治精英形象示人,在民主党建制派内部混得很开的沙利文,自然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可言,在对华政策上更是如此。
用沙利文自己的话讲,他在当国家安全顾问时,最引以为豪的成就,就是成功管控了中美竞争,避免矛盾升级为冲突,扩大了两个大国的沟通渠道,并为一系列合作奠定了基础。
而特朗普只会说,自己和中方“关系很好”,关税战爆发之后,还要求中国主动打来电话,突出一个不切实际和一厢情愿。

【沙利文毫不掩饰自己对特朗普政策的不满】
沙利文看到自己4年的对华战略布局,特朗普上台不到一百天就搞得乱七八糟,没有一点章法可言,他确实很难忍住不出来说上两句。
我们也知道,沙利文在给拜登担任国家安全顾问的时候,存在感更甚于时任国务卿布林肯。此前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美国这边就是他负责牵头,与中方展开战略接触,然后才轮到布林肯跟进。
后来拜登任期结束,手下高层通过政商旋转门各奔前程,沙利文直到这个月,才在哈佛大学谋了个教职。
即便如此,他一直与政界保持联系,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沙利文就透露,这段时间,华盛顿那边有很多人反驳他的观点,声称这场关税战的最终结果,是特朗普政府取得胜利,“压垮中国”。

【沙利文对华4年布局,特朗普只用了3个月不到就全盘打乱】
与中国打过交道的沙利文,对这种盲目乐观嗤之以鼻,认为这些鹰派水平实在太次,做不到如实衡量美国的中期利益,在制定政策时,也没有照顾好美国内外各方利益。
沙利文在这里的潜台词是,特朗普既然想对付中国,就不能蛮干,应该整合盟友网络,让出点好处。结果他反其道而行之,用关税政策得罪所有人,完全称不上明智。
这样一来,不止中国这个“战略竞争对手”,就连美国的传统盟友,还有那些不选边站的小国,都被彻底推到了美国的对立面。
眼下美国已经成了国际经济秩序的破坏者,是最大的不稳定性来源,谁要跟美国站在一起,都要掂量一下,自己以后会不会被吃干抹净。

【沙利文过去4年负责与中国的战略沟通】
这种压力,即便是美国也承受不起。不然特朗普何必暂缓对其他国家征收关税,还要费尽心思地针对中国组建“关税同盟”呢?关税战才开打没多久,特朗普政府就频频作出收缩,再进行下去,结局不言自明。
说到关税,尽管拜登政府并没有回调特朗普当年的关税,离任前还在对中国加征更多关税,但在沙利文眼中,把关税战当成政策工具,和靠关税搞外交,两者不是一码事。
特朗普企图靠对等关税在所谓的“中美竞争”中占据优势,这条路注定走不通,必须采取更加传统、老派的地缘战略。说白了,就是沙利文和拜登共事4年,两人大力推动的“全球同盟战略”。
在沙利文看来,这才是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最佳方式。特朗普那种搞法,除了折腾美国、加剧国内分裂、疏远盟友以外,没有任何用处。
沙利文此时开口批评特朗普,时机颇有些微妙。前一天,他的老上司拜登终于打破沉默,批评了一番特朗普。而沙利文所在的哈佛大学,近段时间也跟特朗普政府很不对付,选择硬刚。他这时出面,正赶上了美国建制派反对特朗普的政治潮流。

【拜登十分器重沙利文】
顺带补充一句,沙利文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未来十年“最难缠”的对手,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一个是他年纪轻轻就跻身核心决策圈,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安全顾问,还有一年才满50岁,对政客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
而且拜登十分器重他,称为“本世代的第一人”,评价不可谓不高。如果民主党能再度掌权,沙利文势必会重返政坛,展现更高的存在感。
沙利文在这时候发声,批评特朗普的对华政策,等于是公开表示,他不认为这轮中美关税战,美国会在中国面前讨到任何便宜,特朗普政府再不转换思路,迟早会为自己的贸进付出惨重代价,也反映了美国建制派精英的主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