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供图
“臻藏晋现”山西省古建筑彩塑壁画抢救性数字化保护成果展,日前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手段,使文物增添新生命新活力。
展览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文物博物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承办。山西这片古老土地上,豪劲雄浑的唐辽建筑、醇和端丽的宋金建筑、朴实豪放的元代建筑和精巧繁缛的明清建筑,散落于通衢大邑和深山远村。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等艺术,已与建筑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2023年,为了守护珍贵的历史遗产,我省启动了“山西省古建筑彩塑壁画抢救性数字化保护项目”。该项目是我省“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文物保护专项工程,是我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史上的重大事件,开启了数字技术助力我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提质我省不可移动文物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自启动以来,该项目通过利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并结合传统勘察方式,真实记录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本体、彩塑壁画、赋存环境的基础信息并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建立全面的“数字档案”,为后续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研究、展示、传播提供科学支撑,不仅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还为文物保护与传承注入新活力。
此次展览通过“栉风沐雨向前行”“满壁丹青焕新生”“一榫一卯总关情”“抟土成形显神韵”4部分,以先进数字化技术与手段,系统展示了山西省古建筑彩塑壁画抢救性数字化保护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实现对壁画图像、线条、色彩等信息的高保真、全方位记录,还为其保护、研究、展示、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览中,晋城市石室村西庙壁画与长治市寺庄祖师庙壁画,均为未定级文物,借助数字化保护,绚烂多彩的壁画得以首次面向公众展出。数字活化的《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让观众仿佛步入青绿画卷之中,沉浸式感受信仰与世俗交织的艺术魅力。长治法兴寺十二圆觉彩塑与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的数字化展示,突破了空间的局限,将现实空间中不易欣赏到的彩塑全貌,360度展示在观众面前,在全方位领略古代彩塑艺术之美的同时,还可以深入了解彩塑背后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
文物数字化保护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是激活文化遗产的重要路径,为文化遗产活化创新提供新动能。山西古建筑及彩塑壁画依托高精度扫描、720度全景摄影、三维数据采集等新技术,有效助力文物永久保存、接续利用,而相对国保、省保文物,低级别及未定级文物更亟待抢救性数字化保护。同时,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文化遗产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古代的工匠画师,营造殿宇,勾描壁画。今日的山西文博人,以现代科技助力文化遗产永生。山西将持续加大文物数字化保护力度,拓宽成果转化路径,创新成果展示方式,不断推动文化遗产的社会共享与可持续发展。
记者 陈辛华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