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蕨水苔使用,山区栽培优势,咖啡厅热带造景,注意湿度波动
在植物的世界里,鹿角蕨可是一种很特别的绿植。它不像一般常见的绿萝、吊兰那样普及,鹿角蕨有着独特的外形。它的叶片就像鹿角一样,从中心基部向四周伸展,有着一种很奇特的造型美。这种植物的价值也很高,在园艺界是很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对于一些追求独特景观的人来说,它是打造个性化绿植景观的好选择。
那咱们先说说鹿角蕨水苔的使用吧。水苔这种东西,它质地柔软,保水性特别好。就好像一个天然的小水库一样,能把水分牢牢锁住。对于鹿角蕨来说,合适的水苔就像是给它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小窝。比如我有个朋友,在南方的一个小城,他特别喜欢养鹿角蕨。他在盆底铺了一层厚厚的水苔,上面再轻轻地铺上少量的土壤。他跟我说,这样做之后,鹿角蕨的根系在这种环境里长得特别好。不像以前只用土壤的时候,有时候浇水多了容易积水烂根,浇水少了又干得快。
再来说说鹿角蕨在山区栽培的优势吧。山区啊,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就说在云南的山区吧,那里的气候常年比较湿热,而且昼夜温差相对比较小。这种气候对于鹿角蕨来说就像是为它量身定制的一样。云南山区的树木很多,鹿角蕨生长在山林里,它可以从高大树木的枝干上获取散射光。不像在城市里,光照要么太强刺眼,要么太弱没精神。而且山区里空气湿度比较大,一般都能保持在70%以上,这对鹿角蕨这种喜欢湿润环境的植物来说,简直是理想的生长场所。
我曾经在山上看到过野生的鹿角蕨,它们一丛丛地附着在树干上,那景象特别壮观。在山区栽培鹿角蕨,土壤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山区的土壤通常腐殖质含量比较高,这种土壤营养丰富,透气性也比较好。比如说在四川的某些山区,那里的土壤因为有很多落叶堆积腐烂,养分会很充足。在这样的土壤里生长的鹿角蕨,叶片长得又大又绿,而且鹿角蕨生长速度也相对较快。大概在2个月的时间里,就能看到新生的小叶片从基部冒出来。
咱们再从鹿角蕨水苔使用这个方面,来对比几种不同的绿植养殖情况。先来说说多肉植物和鹿角蕨。多肉植物大家都知道,它们大多喜欢干燥的环境,需要很多阳光。如果用水苔去养多肉,就可能会因为水苔保水性太好而导致多肉根部积水腐烂。而鹿角蕨就不一样,需要水分充足但又不能积水。还有文竹,文竹适合生长在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里。如果全部用水苔来养,文竹可能会缺乏一些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但是鹿角蕨在有足够散射光的条件下,用水苔来养是很合适的。再比如仙人掌类植物,它们耐旱性很强,在沙漠或者干旱地区都能生长良好。而鹿角蕨如果放在像仙人掌那样的干旱环境里,很快就会叶子发黄枯萎。这也充分说明了鹿角蕨在这种湿润的水苔环境下的独特性。
再说说在咖啡厅进行热带造景时鹿角蕨的作用和水苔的使用。现在很多咖啡厅都想打造出那种热带风情的感觉。鹿角蕨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比如说在上海的一个网红咖啡厅里,老板为了营造热带氛围,就用了不少鹿角蕨。他把鹿角蕨用支架固定好,让它们垂挂下来,就像热带雨林里那些藤蔓植物一样。在这个景观里,水苔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水苔铺在花盆底部,既能保持水鹿角蕨生长所需的湿度,又能防止根部积水。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湿度波动。咖啡厅里人来人往,空调一会儿开一会儿关的。夏天空调温度低的时候,室内的湿度就会下降。如果这时候没有注意调整,鹿角蕨就可能会出现叶子边缘有点干枯的情况。
在北方呢,像北京的一些咖啡厅想要打造热带造景就比较有挑战性。北方气候比较干冷,湿度比较低。即使使用了水苔来养鹿角蕨,也得特别关注湿度变化。有个北方的咖啡厅老板就跟我说,他为了保持鹿角蕨的状态,不仅要在周围环境里放加湿器,还得定期给水苔喷水。这就和南方在咖啡厅里使用鹿角蕨大不一样了。南方本身湿度就比较高,只要合理使用水苔,在正常营业期间一般都能维持比较稳定的湿度环境。
我们再来看看不同品种的绿植与鹿角蕨在水苔使用和环境适应性上的一些对比。有一种绿萝吊兰,它和鹿角蕨完全不同。绿萝吊兰适应能力很强,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生长,但是它的造型比较普通。而鹿角蕨需要有特定的光照和湿度条件,它的造型很独特。再看仙人球,仙人球是比较耐旱的植物,它在干燥的环境中生长得更好。和鹿角蕨相比,仙人球不需要那种湿润的水苔环境。还有龟背竹,龟背竹虽然也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它不像鹿角蕨那样依靠水苔就能很好地生长,龟背竹更适合在有土壤的花盆里生长,并且需要比较充足的光照。
还有一个南方的朋友跟我分享了他的经历。他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养了一些鹿角蕨,还有几种不同的绿植。他发现鹿角蕨的生长速度和其他植物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如在1年的时间里,他种植的绿萝已经长得很长很茂盛了,而鹿角蕨的叶片生长就比较缓慢。他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是因为鹿角蕨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绿萝要高很多。绿萝比较皮实,在一般的室内环境下就能生长得很好。而鹿角蕨如果湿度不够或者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它的生长。
从以上这些经历和不同绿植的对比来看,鹿角蕨无论是水苔的使用,还是在不同环境下的栽培,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就像之前提到的在咖啡厅热带造景中,要时刻关注湿度的变化。在高湿度的时候,也要注意通风,不然鹿角蕨可能会滋生霉菌。在湿度比较低的时候,除了用加湿器、喷水等方法,还得想办法减少鹿角蕨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比如把一些向外伸展的叶片稍微往里面调整一下方向。
在山区的不同地形也会对鹿角蕨产生影响。比如说在一些山谷里,由于气流比较稳定,空气湿度也比较均匀,鹿角蕨就长得比较旺盛。而在山顶上,风比较大,温度也比较低,就比较适合种植一些耐寒的植物,鹿角蕨就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
对于家养鹿角蕨的朋友来说,要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变化也是个挑战。比如家里有人来访,开着空调,湿度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这时候就得想办法调整。如果是用那种小型的种植容器,还可以随时把鹿角蕨挪到湿度比较高的地方,比如卫生间之类的。但如果是那种比较大型的栽培,就不太好移动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3年之后,经过精心照顾的鹿角蕨会长得非常壮观。它会从最初的小植株长成一大丛,叶片也会层层叠叠,就像一把把小鹿角挂在半空中。但要是没有注意湿度等关键因素,可能这3年里鹿角蕨的生长就会比较缓慢,甚至可能出现叶片脱落的情况。
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留给大家讨论了:如果是你在山区的潮湿环境里栽培鹿角蕨,你认为最重要的管理环节是什么?是光照的控制,还是湿度的稳定,亦或是土壤(水苔)的更换频率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