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由于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企业,目前均无法实现对外界的自由出货。进入2023年之后,美方再一次着手限制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出货,联手日本、荷兰达成三方协议,想要将高端芯片的制造产业垄断在自己手中。
与此同时,国内也开始在半导体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华为等内地科技公司的局面也开始反转了。孟晚舟明确官宣,外媒:美方不愿看到的局面出现。
据了解,为了消除芯片产品断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华为已经全面进入半导体产业,并通过与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合作,来实现部分芯片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华为已经完成了13000+元器件的国产替代,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同时,还布局了光电芯片、芯片叠加等前沿技术。
华为多领域的布局,也为其智能手机业务的局面带来了不小的改观。今年上半年,美国芯片设计公司高通,向外界透漏,未来将继续出货4G、Wifi等芯片产品给到华为。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高通与华为在5G专利问题上达成了和解,在双方的和解条件中,可能涵盖了有关4G芯片供应的规则,致使高通不敢轻易的中断对华为的芯片产品供应。而华为也凭借着高通提供的4G芯片,进一步提升了智能手机业务的出货量。
日前,华为已经明确对外界官宣,将在2023年实现4000万部手机的出货量,比之前的预期上调了1000万部。
除去华为手机业务的出货量开始增加,在智能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华为的布局也在不断的深入。今年5月,华为发布自主研发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MateERP,并宣称该系统完全的自主可控。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方已经逐渐意识到,自身的限制性措施对华为已经开始失效了。于是乎,便决定对华为等国内企业实施“解禁”,但前提条件是,华为等科技公司不再发展用于海外市场的高新技术,同时,不能够在科技领域超过美国,服从美方制定的一系列规则。
这样的霸王条款,华为等国内的科技公司自然无法接受,孟晚舟曾明确对外界官宣:“华为坚持奋斗,向死而生,2023年研发投入将会更高,且不受营收和利润的影响。”如此一来,美方最不愿看到的局面,便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首先,华为是从“根技术”进行的突破,无论是鸿蒙OS系统还是MateERP系统,主打的就是一个独立、自主,在外部断供相关服务的情况之下,华为凭借自己搭建的系统生态,就能够完全不受影响的运营相关业务。美方若是继续通过修改规则的方式来限制华为的发展,所能取得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小。
其次,加快5G技术等前沿科技的战略布局,美方之所以会打压华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华为的5G技术实现了对于美企的反超。通讯技术作为互联网科技产业的底层框架,任何联网的设备都需要借助网络来进行通讯,哪怕是在未来的战争中,5G等通讯技术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华为加速在5G网络等前沿科技的布局,就意味着美方通过限制手段打压华为发展通信技术的做法落空了。留给美企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增加自己的研发投入,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比华为更大的突破;另一条路,就是与华为达成合作,在通讯技术领域获得长期优势,高通显然就是选择了后者。
最后,华为事件也让更多的中企,看到了坚持走自主研发路线的出路。美方在科技领域并非无所不能,只要从最核心的技术领域进行突破,即便美方修改相关规则,也无法影响到国内企业对相关产业的布局。
综上所述,华为的局面已经反转了,无论是5G技术还是智能手机业务,都逐渐迎来了转机。同时,新业务的加入,也会为华为之后的发展带来增加更多的动力。孟晚舟一句向死而生,也证明了华为在研发领域坚持投入的信心。
而这也是美方最不愿看到的局面,通过国家级的力量对一家企业进行打压;对方不仅没有服软,还要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与美企进行竞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规则所能带来的影响,还会变得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