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举世罕见的照片!1954年12月7日,中央军委财政部部长杨立三的追悼会隆重举行,周总理和5位开国元帅悉数到场。
11时,起灵的重要时刻,周总理突然走到抬棺队伍地最前方执绋抬棺,杨家人多次劝阻未果。
起灵开始,正中间是杨立三革命时期的照片,两边抬棺的是他的老战友、老朋友,周总理的悲伤仿佛穿透时空,透出小小的电子屏幕。
周总理的特殊对待显而易见,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5位开国元帅亲自赶来,杨立三值得吗?
过命的交情1936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但想要扭转革命形势,参加政治局会议的同志们普遍认为需要北上过草地。
“丢掉2门迫击炮”,进入草地后没多久,彭德怀思虑再三下令,哪怕当时红军只有8门迫击炮。
只因为刚进入夹金山,负责殿后事宜的周总理病倒了。
医生诊断周总理患有肝脓肿和阿米巴痢疾,并且周总理连日高烧已陷入昏迷,恐有性命之危,此时解放出来的人手,负责将周总理抬出草地。
出力最多的是陈赓和杨立三。杨立三见到周总理五六天吃不进去东西,下不了担架,胸腔中好似有一团燥火,整个人急得团团转,腐草和污水的呛人气味也闻不到一般。
突然他的脚陷入了泥潭,泥污浊水一下子漫到腰身,杨立三挣扎着想要从泥水里出去,却越使劲陷得越深,他几个尝试的动作下来已虚弱不堪。
本就患有肺结核,此时力气耗尽,杨立三只感觉头昏眼花,下一秒就能昏倒似的,但他握着担架的手依旧铿锵有力,躺在担架上的周总理没有受到他所在困境的影响。
多亏了后面赶来的同志拉了一把,不然这一次杨立三凶多吉少。
过了一个坎,杨立三继续抬着担架,2天行军下来他的肩膀被磨破了皮,火辣辣的疼,他的脚部和腿部被划开、扎开一道道口子,因为没能及时消毒处理伤口已经发炎到红肿溃烂。
等抬着周总理行军第4天,杨立三肩膀处的伤口和衣服粘在了一起,一动衣服凝结成的痂就会裂开,流血不止,但不脱衣服敷药情况更加不好。
不止肩膀疼,他的脖子、腿,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疼,就在疼痛中杨立三睡着了。
整整6天6夜,140多个小时,杨立三和战士们将周总理抬出了草地,抬到了班佑。
红军走过的草原是全国三大草原湿地之一的诺尔盖大草原,它长约500公里,宽约300公里,地势低洼、水流湍急,草甸下方多为淤塞泥地,人一旦陷进去难以自拔。
过草地的艰辛,比预料中的要大。红军二政委任弼时和警卫员吃过烤皮带,萧克的夫人在草地中分娩……杨立三对周总理的是救命的恩情。
这位同志有担当,能力更加出众,毛主席曾赞叹道:“大家都说解放军是小米加步枪,如果没有杨立三,就只有小米,没有步枪可加”。
毛主席这句话代表着什么?
浏阳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中,存放着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红色是底调,其旗的中间是一枚金黄色的大五角星。
参与设计这枚军旗的两人之一就有杨立三,他是1900年出生的长沙人,在学习中觉醒了救国救民的思想。
他是我国较早入党的同志之一,参加过秋收起义,上过井冈山,从1928年起就为部队筹钱粮。
1931年,红军总部指派给了杨立三一项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以三角五分的标准给每一名指战员做一套衣服,但市场的行情却是一套灰色布料的衣服要四角一分。
军需处的同志到城里打听一遍,杨立三又亲自跑了一趟,说尽好赖话也不能让商家少一分钱。
周围同志泄气的话听的杨立三耳朵都快起了茧子,但他不服气,暗暗鼓劲一定要让指战员穿上新衣服。
灰布的价格更高,杨立三认为可以买成白布,差一点的布料二角八分就能搞定,但算上染布、裁剪的费用还是达不到标准。
到底该怎么办?杨立三跑市场后列出不下几十种方案,还真被他想出一种办法:布、染料、裁剪、针线全都用外边的,缝制方面由战士们自己来,费用恰好是三分五角。
一次吃饱穿暖远远不够的,想要守住胜利成果靠的是枪杆子,一场战役的胜利不仅需要冲锋陷阵的战士,后勤保障得作用同样不能忽视。
毛主席统筹全局,党的各大将领在前线指挥战斗,后勤方面则由杨立三负责。
农村条件落后,党内财政紧张,明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杨立三还是接手了工作,他自行筹粮、筹物,建立服被厂、制药厂、兵工厂,一手做地方居民工作,一手做直接支援战争的工作,在后方建立了大站、中站和小站相连接的人财物运输和供应链。
他所建立的兵工厂,设计出了一款枪身短、刺刀长、重量轻,能够与日军三八式步枪抗衡的步枪,大大提高了战士们的战斗力和存活率。
仅抗日战争期间,杨立三领导下地后勤部门,共造枪9758支,修枪近一万支,生产掷弹筒2500门,修炮约1000门,复装和新制枪弹223万发、掷弹筒弹19.8万发、迫击炮弹3.8万发、手榴弹58万枚。
毛主席赞扬杨立三就是小米加步枪中的步枪这句话,他实至名归。
建国后,杨立三也发挥着余热,新中国的国家食品工业部顺利搭建,他有着莫大的功劳。
但常年地殚精竭虑,也留下了隐患。
“我从头到脚都有病,但不管疾病怎样折磨我,有事情总是要做,我想趁能工作的时候多做一点才好。”
不过,杨立三终究没有扛过病魔,1954年7月,身患脑癌的他被党中央强行安排至莫斯科治病。
1954 年 11月28日,杨立三与世长辞,听闻消息的周总理悲痛万分,和彭德怀、贺龙、聂荣臻、陈赓、叶剑英5位元帅在12月7日的追悼会上,亲自为老战友抬棺,送老战友最后一程。
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却不是无情论者,周总理念着杨立三的救命之情,我们更应该记住他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的贡献。
民族要有根,人民要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