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很难,考研的分数一般相差都不大,而一般来说笔试第一都意味着大概率上岸,尤其是分数相差巨大的情况,但是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今年录取上演了一场逆袭大戏。该专业只招1人,我们从入围复试的名单可以看到,第一名笔试分数425分,甚至一科专业课直接满分,而第二名的笔试成绩361分,但是最终拟录取的考生是第二,实现了大反转。
不过对于很多网友来说,似乎都不认可这个情况,觉得有内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名考生的背景流出,大家也就知道了为啥会发生这种情况。
尤其是第二名的考生,原来并非应届生,而是毕业于同济大学,有科研还是一作的,还有专利,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很不错的老师,而且在毕业后是背靠老师工作室进行工作的,拥有着不错的资源。
虽然在硕士阶段还不是申请制,还要看学生的成绩,但是过线之后,其实只要关系足够,跟申请制没什么区别了。
要知道像这个同济的学生肯定是某个老师特别关照的学生,而在考研阶段,这个老师必定会帮助他联系未来升学的学校,甚至有可能性,这个清华的专业是为这个学生特别设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学霸可能也要栽。
一方面是刷分高手,这几年大概率在高校里都在复习准备考研了。没有学术能力,自己招了相当于一个新人,导师要自己培养,一切从头开始。而这个第二名背靠资源,甚至可能老师跟自己关系很好,这次自己招他的学生,未来自己有不成器的学生去同济,同济的老师能不帮忙。资源都是相互交换的。
这大概就是考研一定要关注好招几个考生,如果这个专业招两个考生呢?那大概第一名就必定录取了。但是在人脉和资源还有能力面前,到了研究生阶段,分数真的是不值钱了。自己的学院院长和学校校长说一句话,比自己考高50分要管用的多。
甚至笔者以为航空发动机专业不去选哈工大,北航,西工大,非要去选清华招唯一一个人的专业,那不是找虐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