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公亶父留下的两句话

大强说一说 2023-03-11 15:40:54

先周的历史,到古公亶父,算是第四阶段。公亶父,一名古公亶父,古代周人首领,为后稷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祖父。公亶父是使周人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后武王有天下,追尊古公为周太王。

“公”是尊称,如同公刘一样,他们都是姬姓。

《说文·八部》:“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公,公平分配。由八、由厶会意。八犹如背离的意思。韩非说:背离私就是公。)

“公”是会意字。甲骨文从口(器皿),从八,会平分器皿中的东西之意。金文承接甲骨文。小篆从八,从厶,会与私相背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公”。“公”的本义为无私。引申为公正。如《盐铁论·非鞅》:“邪臣擅断,公道不行。”又引申指公共的、公众的。如《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还是古代的爵位名。后多用来尊称男性长者。用于指动物时,“公”表示雄性的意思。如“公鸡”、“公牛”。

古公亶父执政时,正是商武乙时代,他继承了周祖遗风,继续致力于豳地的开发。他勤于农业,所种田地收成丰美。每年春天,他和妻子太姜亲自下地,不怕劳苦,辛勤耕作。夏日暴雨倾作,他与青壮年一起,加固堤堰,疏浚河道。秋日黄叶飘零,他带领大家收割、打碾、贮藏粮食。冬季大雪纷飞,他忙着走家串户,访疾问苦。当值殷商之世,西北戎狄屡犯豳地(今陕西彬州市和旬邑县一带)。这时留下了公亶父的一句话“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以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意思是说老百姓推举你为君王,必须给人民利益才行,今天戎狄攻打我,引文我们的土地和人民的原因。人民在我的土地上和在他们的土地上有什么分别呢?人民因为我而作战,杀人父子,这种行为我不忍心啊 。于是“商小乙二十六年,古公亶父率姬姓周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下的周原。结果豳和其它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为仁人,扶老携幼皆来归附。”戎狄只是得到了一片空地。

到达岐山后,公亶父建筑城邑房屋,设立官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建立诸侯国,得到了商王朝认可。因地处周原,故姬姓从此称周人,“定国号为周,粗具国家雏形。”

古公亶父的正妃是太姜,她以“贞顺”的女德,成为丈夫得力的左膀右臂,是周朝创业之时的贤德妇人。在世共生有三子,分别是太伯、仲雍和王季三个儿子。太姜是历史上贤德的王妃,而且据《史记》记载:“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 生昌,有圣瑞。”也就是说不仅太姜贤德,儿媳妇也是贤惠的不得了。

季历的妻子太妊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妇女,她和季历一样很讨古公的欢喜。一年秋天,太任生了个儿子,恰巧这时一只红色的鸟儿落在了太任屋子的窗户上,嘴里还衔个写满祝贺文字的缣帛。古公见季历和太妊生儿子带来了“祥瑞”,心中十分欢喜,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昌”,这就是后来的文王姬昌。姬昌一生下来就聪明异常,而且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颇有伟人气质、王者风度。因有圣瑞,周太王古公亶父对姬昌这个孙子另眼相看,宠爱有加,于是留下了另一句话。

太王曾传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按当时氏族的传统,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姬昌的父亲季历排行最小,无资格继承王位,这样姬昌也就没有继承周家天下的机会。古公亶父既不愿违背氏族的规范,又为自己不能按心意传位而十分苦恼,终日双眉紧锁,郁郁寡欢。他为了把王位传给昌,想让这个孩子的父亲先继承王位,再由昌正式当周国的君主。古公故意给三儿子取名为季历,“历”就是经历的意思,表达了他想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过渡以后,再把君位传给昌的意思。

编后语:这就引出了太伯、虞仲让贤的故事,孔子曰: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0 阅读:2

大强说一说

简介:大强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