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坡肉到生蚝:苏轼在逆境中“吃”出千古风流

一昊妈妈 2025-04-29 12:55:26

都说苏轼是个吃货,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故事呢?

苏轼曾在《猪肉颂》中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苏轼被贬黄州发现这里的猪肉特别便宜,富人都不吃,穷人也不知道做法。

苏轼就自己琢磨出一种新的烹饪方法,那就是著名的“东坡肉”。并把这种方法教给了当地的百姓并且流传至今。

到了黄州,苏轼就成为了东坡居士。东坡是一块荒地,苏轼每天开荒、种地,把那块荒地慢慢地拾掇起来,真的是过上了农夫的生活。

他说: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那时候的苏轼很缺钱,他就把一个月所能够花的所有的钱,分成30份,用绳子穿起来吊在房梁上,每天出门拿个杆子取一串,一定是每天就一串。

他说,如果不这样做,迟早花光了。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苏轼在黄州还做了一个慈善机构。

因为当地很多人生完第三个孩子之后,剩下的孩子都杀了,养不起。老百姓养不起就有很多弃婴,城墙底下特别多的弃婴。

苏轼于心不忍,他就搞了一个福利院,找了当地的很多寺庙,一块儿帮忙管理财务,让有钱的人捐款,把很多弃婴养在他那儿。

苏轼还写了很多文章,劝大家不要杀死孩子,孩子多一点,艰难一点也应该养下来等等。苏轼真的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苏轼是宋朝被流放到岭南的第一人,之前从来没有人跑那么远。

在当时的朝中之人看来,那种地方是荒蛮之地,遍地都是瘴疠之气。大家都觉得苏轼要完蛋了,结果苏轼却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这里苏轼还写下了《秧马歌》。他看到当地的农民插秧,腰都是弯的,很可怜,就想起之前见到的插秧的那个秧马。就是一个能够浮在稻田上面的马,一个人坐在上面骑着可以插秧。

因为苏轼的推广,秧马在当地有了特别广泛的应用,当地的人对苏轼特别感念。

苏轼60岁的时候被贬到儋州(就是现在的海南岛)。苏轼说完了,这次乐观不起来了,然后跟所有人告别。

然而,渡海过去没多久,苏轼就发现了好吃的东西就是生蚝。

他给儿子苏迈写信说,我在这儿发现了一个好吃的,当地人叫蚝,而且这东西没人要,遍地都是,随便架个火一烤就能吃,特别好吃。我告诉你,你要保密,别告诉北方的人。因为一旦你告诉北方的人,北方的人到时候都跑来吃这生蚝了。

你看,苏轼是一个在那种环境之下,还能够生活得有趣的人。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

身处逆境中,却始终能将自己的生活过得生趣盎然。苏东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一定是做得最淋漓尽致的一个

1 阅读:1
评论列表

一昊妈妈

简介:关注社会热点,创作情感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