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也许不会登上领奖台,但肯定不会站上天台。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因为儿子成绩不理想,父亲受邀在家长会上发言。作为差生的家长上台讲话,他先是因为孩子给班级拖后腿表示歉意。
随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儿子,而是很相信儿子,成绩差不代表人品差,分数低不代表能力低。
父亲说:“我一直很重视孩子的三观,人品,还有情商方面的教育。我觉得今后这个社会,这些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至于学习呢,现在流行一句话,成绩好就报效国家,成绩不好就承欢膝下。
父亲看着儿子,说着坚定的话:“儿子,无论你成绩怎么样,爸爸永远爱你。无论你表现怎么样,爸爸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焦虑中,这位父亲用行动撕开了功利的面纱。
教育不是追求冰冷的奖杯,而是守护孩子鲜活的生命。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关注他们的内心成长,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理解中,成为健康快乐、温暖坚定的人——这,才是教育最珍贵的意义。
无独有偶,另一个孩子的老师在群里发了孩子上课睡觉的照片,本来以为家长会说回家批评他之类的话。
结果孩子爸爸说,我儿子真可爱,感觉他好困的样子,他昨天12点才完成作业,所以很累。
老师又说,这不是上课睡觉的理由,为什么别的孩子不这样?
孩子爸爸直接说,我现在接他回家睡个舒服的觉,孩子太累了。
健康比分数重要,睡眠比刷题珍贵。这位父亲用行动守护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打破教育中只重纪律、忽视孩子真实状态的僵化思维 。
与之相反的,有一个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市重点初中,但是与此同时她也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她的妈妈逼迫她去上学,女孩不愿意去,甚至爬上了学校教学楼的窗台要跳楼。
女孩说:“除了学习,都是不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务正业。但是我现在没有学习,就是在不务正业,并且我再也回不到“务正业的状态去了,我很痛苦。”
我们这一代人,被不能输在起跑线绑架了半辈子。
如今,又用同样的恐惧绑架孩子。可如果教育的结果是让孩子厌恶学习、憎恨自己,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那这样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我的孩子也许不会成为学霸,但他会成为一个善良、坚韧、有温度的人。他可以普通,但绝不会因为普通而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这个时代,有太多孩子被逼着“赢”,却没人教他们如何“输得起”。 可人生从来不是一场非赢即输的赌博,而是一段寻找自我的旅程。
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孩子雕琢成完美的奖杯,而是让他们知道——
即使摔倒了,也有人会稳稳接住他们。
即使平凡,也值得被深爱。
毕竟,我们养育的不是“学霸”,不是“状元”,而是一个终将独立面对世界的“人”。
比起登上领奖台,更重要的是——
让他们永远不必站在天台上。
[doge][doge][doge][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