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难哄》评价不断引发争议

心灵深处的光 2025-04-09 17:45:37

搜狐娱乐独家报道(胖部文)《难哄》自开播以来,似乎继续展现了顶级IP的价值。从数据方面来看,这部剧打破了站内热度迅速突破万的纪录,云合有效播放量在单日就超过了4000万,热搜话题也挺不错,单纯从数据上看,基本上都达到了预期。不过,这部剧的口碑却引发了一些争议。热度和口碑之间的反差,真让人咋舌。不少大热的IP改编剧,比如《狐妖小红娘》《锦绣安宁》《大奉打更人》等,情况也差不多;有的甚至出现了口碑和热度都不理想的状况。可这部剧的口碑却有点饱受争议。热度和口碑这么一对比,确实让人感到意外。最近不少大IP的改编剧像《大奉打更人》《狐妖小红娘》《锦绣安宁》等,也都碰上了类似的情况;有些甚至是热度和口碑都不太理想。

面对这样的情况,顶级IP改编剧究竟还是不是条发财路呢?这种潜在的风险,是否会对如今的顶级IP交易造成影响呢?“虽然有标价几千万的IP,但现在不少影视公司可承受不起这么大的负担。”版权运营经理糖糖对搜狐娱乐说道。糖糖在某个知名IP公司工作,她认为在行业的版权交易中有几个关键的转折点。早在2022年,行业开始降本增效,很多中下级的内容被削减,导致这些IP的交易大幅减少,反倒是头部IP受到了利好。不过到了去年,头部IP的交易也开始下滑了。

其实,自从行业提出“提质减量”后,版权交易市场明显缩小了。一来,行业摆脱了之前那种“IP热”的状态,逐渐抛弃了囤积IP的旧习惯,开始更理智地推进版权交易;二来,尤其是在顶尖IP交易这块,很多公司已经不再接手这类大项目了。制片人文伟提出了一套算法,针对顶级IP项目,制片人最多能拿出项目成本的10%来购买IP,这类项目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得有亿级的体量;至于中小型的自制剧、定制剧或分账剧,则会把IP的价格控制在总成本的5%以内。当然,这种情况算是比较乐观的情况。IP费用是要纳入前期的筹备成本的,要是IP费用占比太高,一旦改编不顺利,项目若是失败,那损失可就大了。因此,大IP的版权交易变得越来越谨慎了。实际上,最近这几年,IP交易市场的情况是这样的:除了那些极少数顶尖作家,特别是有成功改编案例的,作品的版权费能维持在千万以上,其它大部分的成交价明显下滑,三四百万基本算个好价了,很多甚至在百万以下。

文伟进一步提到,这跟行业流量减退的制作趋势有很大关系。以往的市场规则是,只要有大IP和大流量,营销得当,就基本能够赚到钱。但现在情况可不一样。一是大IP的改编风险不小;二是行业开始积极尝试偶像剧以外的类型,比如严肃文学和真实事件改编,这些也会在重要项目中占据相当比例,进而压缩了大IP改编的市场份额。糖糖也提到,经过多年的行业洗礼,IP开发的能力和模式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IP方会有更多的策略来拓宽收入来源。比如版权方会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改编中,比如阅文集团和旗下的新丽传媒,凭借和腾讯视频合作的“三驾马车”,从《庆余年》开始,直接参与到自家IP的改编工作,力求确保平台的收益和最终作品的质量。

再说,有不少作家也亲自参与到自己的作品改编中去,比如桐华就担任了《长相思》的编剧,还有南派三叔的公司南派互娱,参与制作了《重启之极海听雷》《沙海》《藏海花》等剧,真的是挺用心的。对于影视圈而言,顶尖项目依然对高端IP有着相当大的依赖性。统计显示,去年云合热播期播放量排名前20的剧里,有15部是IP改编剧;其中,古装剧有10部,IP改编剧则有9部。“行业制作确实有些习惯了。平台更倾向于以原著IP作为基础,相同题材的剧如果是IP改编,能够拿到S级以上的评级,还能更好地匹配到顶尖阵容;反观原创剧,假如请不到大牌演员,评级可能就降到A。”文伟也强调,现在平台的评级体系里,演员阵容的价值其实比IP更重要。不过放眼全局,IP对剧集的影响力似乎在逐渐减弱,它为影视改编带来的价值变现,正持续在缩水中。在2018年之前,行业经历过一阵IP热潮。早在2012年,基于“泛娱乐”这个概念提出的IP理念,就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这一理念主要聚焦于跨界联动的开发,尤其是在互联网产业逐渐渗透到娱乐行业后,迅速推动了资本的热烈追捧。IP的交易价格不断攀升,那时行业内出现了不少让人瞠目结舌的高价IP,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明上河图密码》。作家冶文彪提到,系列的第一本书在2015年1月出版,3月就开始洽谈版权,5月就敲定了影视版权的事宜。据说,收购方是阿里影业和光线传媒,当时传闻交易价格接近亿元。

越来越多公司纷纷涉足“囤IP”的领域。在这飞速攀升的IP市场,单靠转手就能赚得几倍的利润,真的是让人感到惊讶。影视公司也开始积极参与抢购,顶尖作家甚至只需一个书名,就能轻松卖出影视改编权。尽管行业内提倡健康发展,但这种生态的快速缩减依旧会对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影视策划曹璐说:“首先,行业意识还没摆脱对IP的依赖;其次,制作现状也是问题,不少公司手里还压着过时甚至无效的IP,依然在找机会进行改编,这也算是流量时代给行业留下的重要负担。”就算是那些早年的热门IP,目前的改编还是挺受关注的,甚至会有种“时间滤镜”的感觉。不过在内容上,常常会出现与如今的市场审美差距挺大的问题。现在的改编可不再像以前那样,除了个名字以外全改得没影了,观众对原著的反响和期待也提高了不少。不过,这样一来,改编的难度反而加大了,要既能保持原著的风格,又能迎合大众的审美潮流,尤其是那些老IP,问题就显得更突出了。

文伟提到,这对编剧团队的组建可是个大考验。他说,制片人得对这个IP的特点以及编剧的能力有很强的掌控力,不但要能找到适合的团队,还得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他打趣地说:“在IP行业曾经有个这样的公式:IP价值=原著点击量×平台系数政策风险指数。风险嘛,其实就是在改编时要尽量避免踩雷,当然,这个风向不断变化。之前大家对重生、系统这些元素比较忌讳,但现在这些反而成了新的热点话题。”最近热度蹭蹭往上涨的系统流,像《永夜星河》到最近刚开播的《滤镜》,主角都有一个系统当作基本设定。

不过换个角度说,市场的认知和喜好的快速变化,也给IP带来了新的挑战。糖糖说,最近几年,IP交易越来越偏向于那些当下流行、更新颖的IP。现在这个行业变化得飞快,IP采购得跟着热点走。就拿悬疑类IP来说,去年它紧跟古装,成为第二大热门品类,豆瓣去年的IP销售中悬疑类占了70%呢!另外,现代言情的比例明显下降,而一些无CP的大女主文的占比却在上升。在内容为王的思潮下,围绕大IP进行高投入、高风险的开发战略,已经不是不少制片公司的首要选择了。Andy,某导演工作室的成员,说他们更注重的是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他们可能更加倾向于传统文学,关注的点就是故事是否有趣、有创意,还有明确的类型。目前,他们也把很多精力放在寻觅真实事件上,因为授权成本较低,而且这类故事更容易进行创新的叙事方式。文伟提到,在如今行业热衷于16集以下短剧的趋势下,长篇网文IP的性价比正逐渐降低。这两年,行业又回到腰部内容的开发上,“小而美”成了制片方的新宠。像去年那部《我的阿勒泰》,原本是本散文集,版权费20万,作品就8集,可效果真不错,后续收益也相当可观。这或许现在才是真正的好买卖。

近几年,影视行业构建IP流量池的核心阵地,还是主要聚焦在网络文学市场。不过,这块领域现在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QM数据显示,到2021年12月,番茄小说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了9327万,年增长率高达51.4%;这个数字明显超过了同样是免费阅读的七猫小说的6346万。而之前在付费领域占据龙头位置的阅文旗下产品,QQ阅读和起点中文网的月活跃用户则分别为3693万和1558万。这一年真是见证了免费阅读的全面胜利,各个平台陆续推出了免费权限,不过这并没有扭转在线阅读行业洗牌的局面。

到2023年,番茄小说的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9000万。到了2024年,番茄小说推出的免费微短剧产品红果短剧实现了飞速增长。据QM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红果短剧的月活跃用户达到了1.58亿,比去年增长了551%。这给IP产业生态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糖糖提到,“这几年,免费网文平台的版权合作规模是稳步上升的。用户数量一旦增加,IP的地位自然也就抬高了。大家都知道,行业内谁的IP点击量高、平台影响力大,谁就更受欢迎。这对传统的网文平台来说,真是件复杂的事。”就在去年的腾讯视频片单里,番茄小说的热门IP《十日终焉》已经正式宣布进军影视制作;优酷也跟番茄小说联手开展超级IP工厂计划,打算推出影视、动画、游戏等多种内容。

在这个新的行业环境中,随着动漫、分账剧、微短剧等更多形式的兴起,人们对免费网文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以前大家普遍觉得这类作品的“版权价值低”和“没有IP”,如今的情况真是大不相同了。更多类型在这个过程中活跃了起来,比如微短剧和AIGC的结合,正好给一些玄幻、科幻类的内容带来了改编的机会。比如说,今年春节档网络平台推荐的片单里,就有一部由悟空AI制作的《太阳坠落之时》,这部作品的原著还曾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呢。这些免费的网络文学IP授权价格差别挺大的。糖糖提到,由于微短剧的制作成本限制,横屏微短剧的IP费用通常在10到25万之间;相对来说,竖屏微短剧的IP价格基本上只需几万元。“不过,他们一般不求独家版权,所以对版权方来说,这样的条件完全能接受。”尽管单个作品的收入不算高,但这些免费网络文学IP改编的大量内容,已经对传统影视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最近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爱奇艺的创始人兼CEO龚宇直接批评了红果短剧的排他协议,这一言论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这其实就是长短剧争夺的一个缩影。微短剧带来的庞大流量,被看作是过去一年长剧集市场萎缩的重要因素。文伟表示,“大IP剧频频未能达到预期,这其实反映了这种竞争局面的一种表现。”“高成本的内容在市场上面临的风险越是严峻,前期投入的压力就愈发明显。下游市场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在未来传导到上游的制作环节。”顶尖的IP在现今的市场困境,或许也映射出整个行业的普遍挑战。想要在接下来的阶段展现出竞争优势,行业可能会经历自上而下的结构调整,而IP的商业运作将是其中的关键部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