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前,毛主席突然两次休克,周总理担心得脸色发白

纵观历史2021 2024-11-04 22:12:47

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夕,毛主席连续两次陷入休克,期间周总理心急如焚,脸色苍白如纸,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主席病倒了?

70年代初,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1971年,一次普通的感冒竟诱发主席的支气管炎症。

期间,医生多次告诫毛主席需要静心休养,但主席难以割舍肩上的责任,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咳嗽症状愈演愈烈,最终不幸转化为肺炎。

肺炎的折磨,让毛主席的身体状况雪上加霜,因咳嗽而无法平卧休息,只能坐在沙发上继续处理国事,每一次咳嗽都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1972年初,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更是每况愈下,正当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尼克松访华做最后准备时,主席曾一度高烧不退,伴随严重的缺氧症状,因此出现突发的休克状况。

当警卫员发现毛主席的状况后,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没有丝毫犹豫,立即通知正在忙碌中的周总理。周总理接到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前往毛主席的住所。

据当时在场的警卫员陈长江回忆,当他为周总理打开车门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从未见过总理如此紧张、焦虑的样子。

周总理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失去所有的血色,双手在微微颤抖,连下车时的腿脚都显得有些不听使唤。

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周总理总是显得那么从容、淡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冷静与镇定,此刻眼中却透露出焦虑。

原来,周总理认为,在这个极为关键的历史时刻,毛主席的身体健康状况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因为即将进行的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一步,更是整个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毛主席在这个时刻出现任何问题,可能会对即将展开的国事访问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幸运的是,在医生们的全力抢救下,毛主席很快就苏醒过来,当周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周总理迅速走到毛主席的床边,俯身在主席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又嘱咐在场的所有人,一定要让主席好好休息,随时关注主席的身体状况,确保主席的健康不受任何影响。

正当众人以为毛主席的身体正逐步走向康复时,命运却再次开了一个玩笑,数日之后,毛主席又一次陷入休克状态。

彼时,周总理正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主持着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当紧急的通报传来,告知毛主席再次休克的消息时,周总理毫不犹豫地打断会议,宣布立即散会,随后便驱车直奔毛主席的居所。

陈长江再次担当起迎接周总理的重任,注意到总理的脸色依旧苍白如纸,眉头紧锁,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周总理试图从车内走出,可双腿却不听使唤,几次尝试都未能成功,陈长江连忙宽慰道:“总理,您放心,主席已经挺过来了。”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大家都有充分的准备,医生迅速到位,随时待命。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毛主席很快便在抢救中苏醒过来。

毛主席见到周总理后,尽管身体虚弱,但仍尽力点了点头,以一种轻松的语气说道:“你看,又让你为我担心了。”周总理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轻声回应道:“您这里有事,我当然得来。”

毛主席为何会连续两次出现这样的危机呢?这其中涉及多重复杂因素,首先不得不提及的是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

据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那段时间,主席仿佛一夜之间苍老许多,身体状况也明显下滑。这次事件使得主席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始终难以完全恢复。

紧接着,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再次给毛主席带来沉重的打击,坚持要亲自参加陈毅的追悼会,身边的人都劝阻他,依然义无反顾。

在追悼会上,毛主席的心情异常沉重,再加上当时天气寒冷,在露天场地里站了几个小时,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他的病情。

毛主席出现休克的原因,还与其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相关。众所周知,毛主席有着的吸烟习惯,尤其在延安时,烟瘾不小,有时一天要消耗50余支香烟,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工作压力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此次休克事件的发生。

此外,毛主席在那段时间里的工作强度也是不容忽视的,主席经常外出,了解各种情况,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早出晚归,无疑也加剧身体负担。再加上天气寒冷,毛主席的身体更加虚弱,这无疑为主席的健康埋下隐患。

当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日益严峻之际,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主席对此给予高度关注,表达在中南海亲自会见尼克松的强烈愿望。

为了能在尼克松访华之前恢复体力,毛主席采纳医疗小组提出的治疗计划,经过数日精心治疗,病情出现积极的变化,得以安心卧床休憩,下肢浮肿也有所减轻。

在使用消炎药物后,毛主席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咳嗽与低热的症状也逐步缓解。

尼克松抵达中国的当天,毛主席已经能够在住所内进行短距离的走动,医疗组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全体成员集结待命,备足各类急救器材与药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最终,毛主席成功完成这次意义非凡的历史性会见,打破中美之间的关系僵局。

1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