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迟浩田自报“大尉”未被批准,最后得到什么军衔?

纵观历史2021 2024-11-22 23:11:55

1955年,全军大授衔期间,迟浩田自报“大尉”军衔,却迟迟未被批准,最终他获得什么军衔呢?

1929年,迟浩田在山东招远的一个清贫农家出生,尽管家庭条件艰苦,始终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向往,1944年,年仅15岁的迟浩田加入八路军的行列。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迟浩田身经百战,立功无数。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迟浩田仅凭一挺冲锋枪和两个扁担,就带领两名炊事班士兵俘虏国民党溃兵100多人。

在孟良崮战役中,迟浩田更是出色地指挥战士切断敌军水源,为战役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后迅速向上海进军,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负隅顽抗,迟浩田主动请缨,带领两名战士潜入敌城,成功控制敌军的重要据点。

这一行动的成功引起首长的注意,更让迟浩田的名字在军中广为传颂,被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的光荣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迟浩田随27军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上,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美军,英勇奋战,屡立奇功。

1952年,因在抗美援朝中的卓越表现,迟浩田被授予“一等功臣”的崇高荣誉。

建国后,为了军队的现代化发展,中央军委决定实施军衔制度,1955年,全军迎来首次授衔的庄严时刻。

在自评军衔时,尽管此时迟浩田已担任27军235团政治处主任,副团级的身份让他有充分的理由申报至少少校军衔,甚至更高。

可迟浩田内心深知,在全军的众多将领之中,自己尚属年轻一辈,因此他更倾向于展现谦逊,最终选择较低一级的大尉军衔。

这一选择,令战友和上级首长感到不解,毕竟迟浩田当时的职位已是27军235团政治处主任,副团级干部的身份足以让他有资格申报更高的军衔。

最终,迟浩田谦逊和低调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可军衔评定工作按照制度来,不能因为某人谦逊降低了军衔,他的申报很快被驳回。

军委在经过深入调查后,对迟浩田的战绩和资历给予高度评价,组织认为,迟浩田的贡献和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他的上级,大尉军衔显然无法匹配实际地位和贡献。

因此,军委决定重新为迟浩田评定军衔,希望给予他更为恰当的荣誉。

在重新申报时,迟浩田还是选择少校军衔,尽管这个军衔比他最初自报的大尉要高一级,经过军党委的认真审核,最终同意迟浩田的申报,授予他少校军衔。

随着职务的逐渐提升,迟浩田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1987年,迟浩田迎来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高峰,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成为一名高级将领。

尽管此时已年近花甲,但迟浩田依然保持着充沛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精力,继续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贡献余热。

1988年,我国再次恢复军衔制度,在这次授衔仪式上,迟浩田等17位杰出将领荣获上将军衔。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