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头疼了,暗示将结束关税战,90艘货船离港!

薇薇在旅行 2025-04-22 14:17:01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一个月不到,就挥不动了。从一开始的咄咄逼人,到现在各种为自己找补,英明神武的“MAGA”之主,倾情奉献的“关税大戏”,怎么就如此虎头蛇尾了?

特朗普的关税战,本意是逼中国“屈服”,但现实却截然相反。那么关税战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先从美国大豆说起。中国将美国大豆关税从34%飙升至84%、124%,直接导致美国大豆到岸成本比巴西高出531元/吨,彻底丧失竞争力。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仅占18%,而巴西以71%的份额稳坐头把交椅,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本来就岌岌可危,再被特朗普这么一折腾,中国市场恐怕真的跟美国大豆绝缘了。

更致命的是,美国农业州的愤怒正在发酵。爱荷华、伊利诺伊等传统“红州”是特朗普的核心票仓,但中国拒购大豆让当地农场主损失惨重。2024年美国农业净收入已下降23%,若失去中国市场,美国大豆价格可能跌破9美元/蒲式耳,远低于种植成本。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盘”,正因一颗颗大豆分崩离析。

拒绝采购大豆还有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让美国关税战的第二步棋走不出来,被中国顶在那里。

特朗普的关税战,几乎照搬了斯蒂芬·米兰的《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按照《指南》的设计,美国启动关税战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和欧盟,针对中国的方式就是“关税墙”,鼓动全世界对中国设立关税壁垒,最终迫使中国用美元从美国进口超量商品,减少持有的美元外汇,实现国内美元贬值、美债负担减少;姑且不谈这部《指南》的经济学原理是否正确,既然我们知道了美国要做什么,当然不会如他所愿!

所以贸易战打到今天,出现了这样一个诡异场景:90艘满载中国商品的货船驶向美国,而超40艘巴西大豆货轮正奔赴中国港口。这种“不对称依赖”直接揭示了两个现实:

一是美国离不开“中国制造”:即便加征大量关税,美国消费者仍为性价比买单,从电子产品到日用品,中国供应链无可替代。

二是中国能“去美国化”:大豆、波音飞机、液化天然气(LNG)等关键商品,中国已找到替代方案。

特朗普的“关税战剧本”彻底失效。按照其智库推崇的《重构全球贸易体系指南》,美国本应通过关税迫使中国消耗美元外汇、缓解美债压力。但中国反手一招“拒购美债关联商品”,直接让美国“收割计划”悬在半空。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朗普近期释放“结束关税战”信号,绝非良心发现,而是内外交困下的无奈之举:共和党内部对关税政策分歧加剧,农业和制造业巨头公开施压。马斯克直言“关税战是经济自杀”,而美债利息支出突破1万亿美元,关税收入却杯水车薪。

欧盟、加拿大等盟友不仅拒绝配合对华围堵,反而对美钢铝、汽车加征报复性关税。美国试图组建的“反华联盟”沦为笑谈。

最后是供应链反噬:美国航空业因航材关税成本飙升陷入困境,中国拒收,导致波音的飞机库存积压,空客趁机抢占市场。

特朗普的“关税救国论”已成经济毒药。若继续硬扛,2025年美国通胀可能突破8%,中期选举或将迎来共和党的惨败。

除了大豆和波音,对美国更加不利的消息是,中国手中还有更多筹码。贸易网络多元化:中国是140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对美出口依赖度从21%降至14%,中俄小麦进口翻倍、东南亚产业链整合,让“脱钩”沦为伪命题。其次,中国手里还有美债“核选项”:中国眼下不是美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但若抛售部分债券,足以冲击本就脆弱的美国国债市场。2025年美债到期高峰将至,中国动向牵动华尔街神经。

第三就是战略资源管控,镓、锗、稀土等已部分限制出口。若美国继续挑衅,中国可进一步扩大清单,打击其半导体、军工产业链。

最后是体制韧性:与美方政策反复不同,中国有长期战略,系统性降低对外依赖。

特朗普最近成立“关税应急工作组”,却将经济顾问纳瓦罗排除在外,释放了关键信号:美国不得不承认关税战失败。纳瓦罗主张“不惜代价打崩中国”,而务实派贝森特则呼吁“保选举优先”。特朗普的选择表明,白宫已从“战略进攻”转向“止损撤退”。

历史的讽刺在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最终成了“美国孤立”。中国用供应链革命、资源管控和战略定力,证明了“新型大国博弈”的规则,特朗普这种殖民时代木乃伊的思维方式,还是早点扫进历史垃圾堆为好!

1 阅读:132

薇薇在旅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