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卸任后,首场公开讲话,“炮轰”特朗普:“上任100天,竟对全球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破坏”,美国人追悔莫及,疯狂怀念“老拜头”。
4月15日,82岁的拜登身穿蓝色西装发表了半个小时的演讲。
他用“破坏之大、速度之快,令人震惊”来形容特朗普的种种举措,并批评他“以美国为名,摧毁了整个体系。”
上至美国议员、科技巨头、金融大鳄,下到工薪阶层、平民百姓,全美上下几乎都在反对特朗普,并高呼“要总统,不要国王”的口号,让他赶紧“停手”。
人们有一个共识:美国不是在重复“大萧条”的悲剧,而是在滑向不可逆转的衰退。
那么,美国为何自克林顿之后,变得越来越差?它会从“世界霸主”沦为“二流国家”吗?是否能“天降猛男”,挽狂澜于既倒?
东升西降,这不是某些人口中的“自嗨”,而是美国自己都承认的事实。
全球500强企业高盛集团4月中旬最新报告:2025美国经济逼近0增长,通胀大幅走高,美元前景堪忧。
高盛集团认为,特朗普的高额关税,将外国的商品挡在了国门之外,也让美国失去了海外市场,未来12个月内,美国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的概率高达45%。
乐观估计,2025年底,美国的失业率将飙升至4.7%,实际情况肯定会高于这个数字。
失业固然可怕,但比失业还可怕的就是“饭碗丢了,饭却贵了”。
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早已渗透进美国民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而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那么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零售价格肯定上涨。
美国消费者,要么花费比原来高出几十倍的价格,依然选择中国商品;要么选择质量不行,价格还高的它国产品。
除了失业率增加、物价上涨外,高盛集团还提到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全球“去美元化”。
美国称霸世界,一是靠美军,二是靠美元。
特朗普在全球掀起关税战,倒逼其它国家停止或减少使用美元交易,等于是“自断臂膀”。
综合种种因素,高盛得出结论:2025年,美国GDP增速从去年的2.5%急剧下降到0.5%,甚至会接近于0或者负数。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对美国的未来持悲观态度:“美国可能会陷入比经济衰退更糟的境地。”
对内,美国民众爆发与特朗普当局,爆发激烈的冲突。
对外,世界经济秩序完全打乱,甚至会引发军事冲突。
4月13日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忧心忡忡的说:“美国经济一旦崩塌,美元霸权一旦衰退,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就会改变,美国将失去主导世界的话语权。”
达利欧还说:“崛起的东方国家,一定会改变现有的美国霸权。”
达利欧不断呼吁“特朗普决定放弃糟糕的方式(对等关税),转而通过谈判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他希望特朗普通过谈判,与中国达成一份“双赢”的协议,从而及时止损,解决中美两国在债务、贸易等问题上的争端。
4月2日,特朗普在宣布将关税“大棒”挥向全球时,吹嘘道:“请记住这一天,这是美国的‘解放日’!”
但经济学家和投资者警告,这不是什么“解放日”而是美国走向全面衰败的“倒计时”。
不过,高盛集团认为:“即使没有特朗普的‘关税战’,美国经济的衰退,也不可避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朗普的倒行逆施的确为美国的衰败按下“加速键”,但即使没有他的存在,美国也无力回天。
在克林顿执政的1993到2001年,被誉为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尽管克林顿曾发生过“桃色丑闻”,事后他却坚称:“没有和那个女人--莱温斯基,发生过关系,更没有任何不正当的关系”,还不屑一顾的说:“我没有时间在她身上浪费精力,我现在要回去继续为美国人民工作了。”
但克林顿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克林顿经济振兴,当成了自己的执政核心。
克林顿先是推行福利制度改革,又广泛打击犯罪,还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又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让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失业率也降到30年最低。
克林顿的《赤字削减法案》,更是让美国连续三年实现财政盈余(1998-2000),2000年联邦债务占GDP比例,直接下降到34.5%。
总结而言,克林顿的政策重心放在了经济和民生上,让美国享受到了“冷战”结束后的“和平红利”。
当然,克林顿在任时也发起过对外战争,如科索沃等,但规模相对较小。
可他的继任者小布什,却截然不同。
小布什刚上任,就发生了“911”事件,因此他把目标转向了反恐和国家安全,接连开启了“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不由分说的入侵了两个主权国家。
两场战争耗费超2万亿美元,导致美国债台高筑,联邦赤字飙升,到2008年美国国债规模增至10.6万亿美元。
钱都花在了外面,自然无法再应对医疗、教育、基建、贫富差距等国内经济和民生问题。
小布什的“反恐优先”,将主要精力投入海外军事行动,种种政策也加剧了2008年金融危机。
奥巴马上台后,虽然相继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可接着又发动了利比亚战争。
同时,奥巴马提出了“重返亚太”的口号,开启“亚太再平衡”战略,把军事重心,都转移到了印太地区,“应对中国崛起”。
为了恢复美国的领导力,奥巴马还推动《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协议,消耗大量外交资源。
小布什只顾着国际,而奥巴马虽然也看重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却也想推动国内改革。
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他被国际问题牵制了精力,所以改革力度不足,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教育领域。
2017年,特朗普首次上台,他就像个“疯老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居然开始“反全球化”。
特朗普对中国、欧盟等发起关税战,退出 TPP、巴黎协定、WHO 等国际机制,试图通过 “退群”重新谈判国际规则。
另外,特朗普还施压盟友,勒令其增加防务开支,所有政策都以“交易主义”为核心,缺乏长期战略。
对外不行,对内也不行。特朗普能力低弱,煽动民粹主义、加剧种族对立,提出的“万亿基建法案”最终也因两党扯皮而流产,被评为历史上最差总统之一。
2021年拜登上位后,特朗普就一直跟他不对付,各种“唇枪舌剑”。
而拜登也在各大场合对特朗普“开炮”,谁也没有想到电影里演的尔虞我诈的党政,居然会这么“朴实无华”。
特朗普骂拜登“愚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外,拿着美国纳税人的血汗钱,不断加码军事援助;对内,政策执行力不足,引发高通胀危机,枪支暴力、移民问题加剧社会撕裂。
拜登是想“内外兼修”,而特朗普则主张“美国优先”。
特朗普骂拜登“蠢”,他本人也好不到哪儿去。
特朗普“美国优先” 的激进风格,比第一个任期更加强硬。
特朗普的很多操作,都像是克林顿的“镜像版”,只不过前者的能力,远不及后者。
两人虽然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克林顿是通过规则约束对手,特朗普则以单边制裁施压。
克林顿在任时,曾削减企业税至35%,又通过对富人增税维持财政平衡。
特朗普也跟着给企业减税,从35% 降至 21%,但他无差别的扩大税基,不论穷人富人都要多纳税,这无疑是加剧了美国的贫富分化。
特朗普的改革,与克林顿只是形似,而非神似。
特朗普与克林顿的政策相似性,本质是不同时代对“美国优先” 的不同诠释。
克林顿在全球化上升期,通过制度整合巩固优势;特朗普在逆全球化浪潮中,用单边主义 “守成”。表面上看,特朗普架设“关税护国墙”推动制造业回流,增加美国财政收入,实际上他的高额关税,却都由美国消费者买了单。
每个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 4000 美元,半导体、汽车等行业随时面临工业链断裂的风险。
此外,在“美国优先”之下,美国和北约、欧洲盟友以及亚太盟友的裂痕加深。
特朗普的铁腕手段,也加剧了美国两党对立,使国内治理几乎陷入瘫痪。
总结而言,美国的衰退并非哪个总统出现了治理失误,而是经济模式、制度与社会结构多重失衡的结果。
现在美国又选出了特朗普这个“领头羊”,以他的性格、能力,恐怕只会带领美国滑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