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美,与特朗普达成“秘密协议”,承诺增加对美投资和购买液化天然气,换取关税豁免。
然而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欧盟的沉重打击,或将导致欧盟的分裂,并对全球贸易秩序造成深远影响。
意大利的“叛变”
2025年,特朗普点燃的全球关税战火烧得正旺,原本还算稳固的贸易体系被搅得七零八落。
就在大家以为这会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时,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却给华盛顿送去一份意想不到的“大礼”,让本就混乱的局面更加扑朔迷离。
这场风波的源头,是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关税大棒,他打着“减少贸易逆差”的旗号,试图用高关税逼迫其他国家就范。
但是中国、欧盟、加拿大这些主要的贸易伙伴自然不甘示弱,纷纷拿出反制措施,全球贸易冲突迅速升温。
然而,就在对抗似乎进入胶着状态时,意大利来了个急转弯。
2025年4月17日,梅洛尼抵达华盛顿,成为关税战升级以来,第一个访问美国的欧盟大国领导人,这次访问本身,就足以引发各种猜测。
梅洛尼与特朗普见了面,她确实提到了美国关税对意大利经济的冲击,但姿态并非剑拔弩张,反而流露出寻求合作的意愿。
会谈的结果是一系列共识,意大利承诺增加对美投资,购买更多美国液化天然气,还要加强国防合作,梅洛尼甚至公开表示,有信心在90天内促成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这话听在特朗普耳朵里,无异于打了一针强心剂。
欧盟统一的裂痕
意大利这一手,在国际上,尤其在欧盟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批评声音不少,认为梅洛尼为了换取本国的关税豁免,不惜牺牲欧盟整体的立场,扮演了一个不太光彩的角色。
毕竟,意大利是欧盟和G7的重要成员,它向美国示好,客观上等于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背书,削弱了布鲁塞尔在谈判桌上的分量。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如果觉得硬扛不如“单飞”,也学着意大利的样子单独和美国媾和,那全球范围内反击美国贸易霸凌的努力可能就此瓦解。
特朗普对梅洛尼的示好当然是欢迎的,他甚至公开宣称,这预示着他离最终胜利不远了,他对和欧盟达成协议表现出“信心”,但又不急于敲定,摆明了是在待价而沽,想榨取更多好处。
特朗普的策略很清晰,分化对手,然后逐个击破,意大利的主动靠近,正好成了他瓦解欧盟团结、向其他国家施压的现成工具。
而且特朗普的牌不止关税一张,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他也通过其政府官员向欧洲和乌克兰传递强硬信息,要求尽快达成和平协议,否则就切断美国援助,这显然是在用安全议题捆绑贸易议题,迫使欧盟在多条战线上同时让步。
贸易战的代价
面对特朗普的多线施压和意大利这个“变数”,中国等坚持反击的国家,无疑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北京从一开始就明确反对美国的单边关税,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
尽管压力重重,中国并没有松口的迹象,立场依然是维护自身利益和全球贸易规则,中国很清楚,这场较量不仅仅是经济数字的问题,更关乎未来国际秩序的基本规则。
也许有些国家会盘算,先低头就能获得优待,避免更大的损失,梅洛尼可能就是这么想的,但历史似乎并不总是奖励这种选择。
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不守承诺的行事风格,大家早有领教,今天对美国做出妥协的国家,明天会不会反而成为被进一步压榨的对象?这很难说。
回看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的数据,能提供一些参照,特朗普加征关税后,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9年美中双边货物贸易额比2017年减少了近800亿美元。
同时,关税成本部分转嫁给了美国国内,推高了通胀,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让一些美国企业叫苦不迭,甚至不得不转移生产线来规避成本,这场贸易战,从来不是没有代价的。
其他国家会不会真的效仿意大利,选择向美国妥协?目前还看不清楚。
如果多数国家真的选择了这条路,那特朗普或许真能实现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部分图景,制造业回流一些,贸易逆差有所改善,财政收入增加,甚至还能迫使别国为美国的债务多出点力。
这无疑将巩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并深刻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对中国来说,这场关税战是一场硬仗,看起来,无论其他国家作何选择,北京方面都没有妥协的打算。
有意思的是,面对国内越来越大的反对声浪,以及美债和经济衰退的潜在风险,特朗普自己似乎也有些骑虎难下,他甚至公开暗示过,可能考虑给中国产品减税。
信源:“特朗普的欧洲耳语者”:梅洛尼白宫之行真能打破美欧关税僵局? 2025-04-19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