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40多年前连队里的那顿年夜饭,简单却充满着温情的味道。

齐鲁赵公看世界 2025-01-29 12:56:36

八十年代连队的年夜饭,对战士们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场美味丰盛的会餐,让大家大饱口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深切抚慰,温暖了战士们的心。

八十年代初,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着实艰难,物资极度稀缺,样样都匮乏。部队里的生活虽说艰苦,但相较当时的一般家庭,还是要好上不少。连队的领导始终将战士们放在心上,想方设法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需求。在饮食方面,虽不像如今这般应有尽有,但基本上能确保战士们摄取到所需的营养,不至于忍饥挨饿。

尤其是到了春节,这可是咱们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连队里到处洋溢着浓厚的年味儿。每年的除夕之夜,连队都会举行盛大的会餐,这无疑是大家最为期盼的时刻。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乡、戍守边疆的战士们来说,这顿年夜饭绝非仅仅是一顿饭那么简单,它蕴含着更为深层的精神内涵。

炊事班的同志们提前两天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依据现有的条件,筹备一些食材。那时可不像当下,啥都能轻易买到,肉、鸡、鱼之类,皆是限量供应的,然而司务长、给养员以及炊事班的兄弟们总能设法弄到一些。为了让大家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他们得精心谋划如何利用有限的食材,烹制出一桌丰盛的佳肴。

除了肉类和鸡鱼,蔬菜亦是不可或缺的。那时的蔬菜种类可不像如今这般丰富,但炊事班的兄弟们总能花样百出,将简单的食材做出别样的滋味。当然,年夜饭的重头戏当属饺子。包饺子可是个技术活,炊事班的兄弟们得提前备好面粉和馅料。馅料通常是猪肉白菜馅的,有时也会加点韭菜增添风味。各个班提前到炊事班领取面粉和馅料,回到班里大家集体围坐在一起,擀皮的擀皮,包饺子的包饺子,宛如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大家围坐一团,一边包一边闲聊,气氛格外融洽。

到了除夕晚上,连队里的食堂被布置得欢天喜地,墙上张贴着春联和一些喜庆的宣传画,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战士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迫不及待地等待开饭。随着连长一声令下,大家开始尽情享用美食。醇厚美味的烧肉、香气扑鼻的炖鸡、鲜美的红烧鱼、还有那热气腾腾的饺子,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这顿年夜饭,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战士们来说,不单单是为了满足食欲,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期,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氛围。每一口食物,都饱含着炊事班兄弟们的用心与关怀;每一个饺子,都包裹着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大家一边吃一边谈,谈论着过去一年的林林总总,也憧憬着新的一年的来临。那种氛围,令人倍感温暖,仿佛所有的艰辛和思念都在这一刻得以释放和满足。这顿年夜饭,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战士们,在寒冷的冬夜里,感受到了一种源自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这顿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餐食,它是一种精神的支撑,一种激励我们拼搏训练的动力。它让我们明白,无论生活何等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必定能够战胜一切险阻。这顿年夜饭,承载着我们对家乡的思念,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战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

这便是八十年代初的部队年夜饭,虽然简约,却满溢着温情和力量。它让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体会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成为我们精神上永恒的抚慰和力量源泉。

0 阅读:11

齐鲁赵公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