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授予的800余名开国少将中,王耀南将军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传奇的存在,他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历经大小战役、战斗300余次,曾先后5次负伤,连续8次荣获全军通令嘉奖,还被毛主席赞誉为:“民族英雄”。
此外,作为我军工程兵创始人之一、工兵鼻祖,王耀南将军的身上还有着“工兵王”、“架桥王”、“地雷战王”、“坑道爆破王”、“工程构筑王”等一系列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还获得过类似于古代“免死金牌”的——二等红星奖章。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烈马”,将军虽戎马一生、立功无数,但也因性格刚直,口无遮拦,曾8次被降职。
然而,无论是升还是降,他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底线,矢志不渝地跟党走。
正如他常对子女们说的那样:“跟着共产党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坚定的信仰!”
那么,王耀南将军有何事迹呢?
王耀南,江西萍乡人,1911年出生。
由于家境贫寒,王耀南幼年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他很聪明,5岁时就开始跟着叔父们学做鞭炮,短短几年下来,他就掌握了几十种烟花爆竹的配方,而且技术也十分娴熟。
这段特殊的经历,也为他日后成为人民军队著名的“爆破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9年,年仅8岁的王耀南跟着母亲一路乞讨来到了安源煤矿,投靠在这里当爆破工的父亲和祖父。
尽管那时候的王耀南年纪尚小,但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跟着父辈们一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1921年秋,一个人的到来给王耀南带来了希望。这个人就是——毛主席。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安源煤矿”在我党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它不仅是我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同时也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和指挥起义的军事中心。
为了更好地在这里发展工人运动,这一年,毛主席来到安源煤矿考察,并给工人们传播革命思想。
毛主席的革命理论给王耀南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震撼,他逐渐意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改变中国,才能让劳苦大众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
1922年4月,安源儿童团成立,王耀南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后来还成了儿童团的主要领导之一。
同年9月中旬,安源大罢工运动正式拉开了帷幕,王耀南带领小伙伴们四处张贴宣传标语,积极配合大罢工运动。
作为这次安源大罢工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后来曾回忆说:“在安源领导大罢工取得胜利,全是依靠像王耀南这样的产业工人。”
不久后,王耀南参加了秋收起义,期间还担任起义部队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积极开展破路运动。起义失败后,王耀南又跟着毛主席一起上了井冈山。
时间来到1930年,这一年对于王耀南来说,可谓意义非凡。
这年初,王耀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由朱老总亲自任命,让他负责筹建红一军团工兵连,并担任连长。
从这个时候起,王耀南这个名字便与我军的工兵发展史紧密联系在一起。
众所周知,工兵在军队系统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可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其艰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一线作战部队。
1931年下旬,在攻打会昌县城的战斗中,王耀南带领工兵经过连续20多天的辛苦作业,挖通了一条长达150多米直通会昌城脚的坑道,接着又带领部队将城墙炸出了一道20多米宽的口子,帮助红军主力顺利攻入城内。
1933年11月的沙县战役中,王耀南又指挥工兵挖掘坑道、实施爆破,最终一举全歼了守敌卢兴邦部。
战后,由于表现突出,王耀南还荣获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二等红星奖章”。此奖章可不得了,它可终身免除死刑,类似于古代的“免死金牌”。
王耀南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在他的带领下,工兵部队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王耀南将军也是一个性格刚直、心直口快的人,只要是他认为不对的事情,往往就会脱口而出,因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人。
比如在红军时期,由于受“左倾”路线的影响,红军部队开始大量扩军,准备攻打武汉、长沙等大城市。
而当时,王耀南领导的工兵连也被要求扩充为工兵队,人数扩充到500人,由王耀南担任队长(团级)。
部队扩充按理说是好事,但王耀南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很清楚,工兵与其他的兵种不同,每个战士必须具有一定的特长才行,而最好的方式应该逐步扩编,而不是“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更何况当时的实际兵力只有100多人,一下子扩充到500人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然而,没过多久,上级又决定成立工兵总队,兵员从原来的500人扩充到3000人,由王耀南任总队长(师级)。
为了扩充兵员,地方苏维埃政府还为工兵总队输送了数百名儿童团成员和当地农民,让王耀南将他们培养成工兵。
对于这样“天方夜谭”式的决定,王耀南坚决反对,他更是当面顶撞省委特派员说:
“我们工兵是技术工种,哪能一下就教会他们?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就是把孩子们送到前线当炮灰!”
尽管王耀南所言有理,但不久后,他还是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给弄下台了,他们甚至还翻出了王耀南的陈年旧账,将他从工兵连长,一下子降为了伙伕班班长。
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王耀南因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通令嘉奖,但由于性格刚直等原因,他的职位却是屡升屡降。
1948年底,彭总曾找王耀南谈话,决定拟任他为西北野战军工兵主任兼第七军军长,但由于当时晋察冀中央局已经决定将他派到了五台山地区去搞土改试点工作,所以就没有到任。
结果,在土改过程中,由于王耀南坚决抵制“左倾”,并上书晋察冀中央局,结果被降为了山西省军区临汾军分区司令员。
建国后,王耀南又拖着病体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带领部队构筑了以坑道骨干为支撑点的防御阵地,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为我军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后来,王耀南被晋升为了华北军区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兵团级),成了总指挥聂荣臻的得力助手。
结果后来部队整编,王耀南又降为了军区工程兵主任(军级)。这也是他军旅生涯中的第八次降职。
1955年9月,王耀南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然而授衔后不久,王耀南就因病休息了5年。
王耀南将军戎马一生,身上曾多次负伤,其中最严重的一次莫过于1939年6月的康城战斗。
那次战斗中,王耀南的手臂不幸被炮弹炸伤,导致他后来都无法敬一个标准的军礼;此外,手榴弹的弹片还把他的肚子给划开了,肠子流了出来,但他最后硬是忍着剧痛把肠子塞了回去。
战斗结束后,王耀南被送进了延安总医院。毛主席、朱老总闻讯后,当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后来,毛主席还派人送来了200块大洋和一封嘉奖信,称赞王耀南是“民族英雄”。
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王耀南最终被抢救了过来,但这也给他留下了病根。
1960年后,王耀南历任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
1984年11月3日,王耀南将军走完了他精彩而传奇的一生,告别了他一生钟爱的工兵部队,享年73岁。
按照将军生前的遗嘱,他的遗体捐给医疗事业,继续为“四化”建设做最后的贡献。
王耀南将军虽逝,但他为我军工兵事业的贡献,却永远铭刻在了共和国的史册上,将军光明磊落、正直刚毅的精神品质,也将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