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肖璐。我们是一家专业从事协同社区治理领域河北本地社区服务的机构。过去五年,我们一直扎根社区基层埋头深耕,今天来到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社区治理和打造“便民服务生活圈”的一些经验。
社区体检 清单台账一目了然
“社区体检“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新词。我把“社区”想象为一个“人”的话就容易理解了。对于刚介入新社区进行治理,首先需要对社区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体检”工作。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体检本身一方面可以把社区的人口结构、在地文化、商业业态、社会组织、协同单位、闲置空间资源、企业资源等进行全方位的整理,一方面需要整理以往经验、资料以及辖区居民需求。将这些台账做清楚,就像得了解一个人的病史,查看现在的病情,从而找出治病的方法和对症下药。
一般这个工作根据社区的配合度会持续1-2个月时间。有了台账,有了清单,就知道如何进行社区规划治理的顶层设计。这个时候会出一份社区治理的三年规划。
品牌提升 “一圈一特色”
据资料显示,石家庄全市4781个村和社区。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要树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开放意识,探索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打造特色社区品牌;要以服务居民为中心,深入推进“一社区一品牌”“一圈一特色”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社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如何运用智慧城市资源多维度、多渠道创建社区基层文化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造社区品牌,是基层社区的又一课题。我们联合了规划部门、高校、品牌机构、社区治理专家等合力挖掘社区在地文化,为社区量身定做顶层设计。类似我们合作的城角庄社区的“城角印巷”、玉成社区的“智惠玉成”等。
一般这个工作开展近1个月时间。这个时候会出一份社区品牌的VI,以一套社区治理工作的工作法。类似于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共建共治共享”、“九区互联、四线营造”等。让社区工作可以有方向、有路径、有策略。
活动先行 高频组织居民互动
社区的文化活动是促进社区人们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做社区治理一方面在硬件,另一方面就是居民本身的满意度。我们一般会经过盘点社区的社会公益组织、社区社团,然后引导大家通过“居民议事厅”,继续罗列需求同时筹建体育、书画、歌唱、舞蹈、象棋、文学社等各类组织。再通过“社团组织规范管理”“社团品牌赋能”“活动赞助”等各种方式,激活社区各类活动的开展。
社区治理,活动先行。我们以专业的策划和活动的执行能力,设计出涉及党建、科普、教育等社区全年周频次的30+次活动。通过高频的活动互动,百姓认可度越来越高,参与感越来越强。慢慢的大家会明白,社区是大家的社区,通过大家合力共建,合理共治才能一同共享这份美好。
一般这个工作根据社区的配合度会持续12个月时间。这时候我们会出一份全年的活动清单,通过企业赞助、参与平摊、政府补贴等各种方式,将活动成为生活的日常,也成为解决百姓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
资源整合 商业盈利模式清晰
在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工作过程中,很多人提出盈利模式的问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打造不仅是商业调整和赋能的过程,更多的是“社区治理”一盘棋,是一个资源整合梳理的过程。盘活社区商业,需要激活社区的消费力。
社区商业的经营模式也在随着时代发展和疫情的影响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随着政府的相关统筹和干预,不断地出台各类利民惠民的政策。一方面,我们会协助社区做好相应的政策解读和政策匹配,一方面我们会将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围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引导社区业态的调整。例如:社区服务商/供应商的申报海选、订单式销售的培训、公益活动的力量宣传等。
最后一句话,我认为谁能让社区百姓感受到浓浓的幸福感与自豪感,谁就能把握住新时代的“生意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