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过冬,60岁老人注意这几点:1不洗、2不做、3不睡、4不喝

张先生说知识 2024-11-27 16:50:34

冬季的来临,不仅带来了凛冽的寒风,也让老年人的健康面临更多的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冬季高发病症与不当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无害的习惯,往往成为加重健康问题的隐形杀手。

如何在寒冬中保护健康?以下四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生活细节,也许是老年人安全过冬的关键。

洗澡这件事,如何把握分寸

冬季,寒意弥漫,洗个热水澡似乎成为人们抵御寒冷的绝佳方式。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少人觉得勤洗澡是保持清洁的必要举措,但在寒冷的冬季,这种习惯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问题。

医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皮肤会逐渐变薄,表面油脂分泌减少,屏障功能也日益下降,尤其在冬季,干燥的空气环境致使皮肤更容易失水。

倘若频繁用热水洗澡,皮肤表面的天然保护层便会被冲掉,进而导致皮肤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出现瘙痒、脱屑等现象。

有些人可能会用肥皂或沐浴液来清洁身体,却忽略了这些产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加重皮肤问题,比如引发敏感或炎症。

许多人在冬天喜欢把洗澡水调得很热,试图借此驱散寒意。

过高的水温会使血管扩张,导致老年人血压下降过快,引发头晕甚至晕厥的状况。

老年人本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倘若洗澡时间过长,还可能因室内外温差较大而诱发感冒或其他疾病。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专家建议,老年人冬季洗澡首先应降低频率,每周洗两至三次为宜。

每次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湿热的环境中。

此外,水温应保持在 37℃至 40℃之间,这样既能温暖身体,又不会对皮肤和血管造成刺激。

在洗浴产品的选择上,要尽量使用温和、不含刺激性化学成分的清洁剂,以减少对皮肤的伤害。

洗完澡后,应及时涂抹适合自己的保湿乳液,帮助锁住皮肤水分,缓解干燥问题。

体力活动要适度

寒冷的气温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缓,而体力活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心脑血管系统本就脆弱的老年人,风险更为显著。

研究表明,寒冷天气下剧烈运动易引发心血管紧急状况,如血压骤升、心肌缺血,甚至可能导致心绞痛或心梗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冬季早晨低温会让关节和肌肉变得僵硬,过重的劳动或突然的动作,可能引发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进一步威胁身体健康。

鉴于此,老年人需重新审视自己的运动方式,学会 “动静结合”。

日常活动中,应选择适度的运动项目,室内的拉伸操、太极拳,或是短时间的慢走,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活动强度较低,却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僵硬感,同时避免了剧烈运动的危险。

而像冬季常见的铲雪、搬重物等繁重体力活,则应尽量避免,或分阶段完成以减轻身体负担。

一天中,早晨温度最低,身体各部位尚未完全苏醒,此时外出运动易受寒导致关节或肌肉损伤。

老年人更适合在温度较高的时段活动,如上午 10 点至下午 3 点。

此时气温稳定,阳光充足,不仅能减少寒冷对身体的刺激,还能通过适度晒太阳补充维生素 D,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和骨骼健康。

一双舒适的防滑鞋能为冬日行走提供稳固支撑,厚实且不影响行动的保暖衣物可有效阻隔寒冷。

许多老年人运动时喜欢戴围巾或穿厚衣服,这可能导致出汗后体温快速下降,反而增加感冒几率。

运动后应尽快擦干身体汗液,及时更换干燥衣物,避免因温差导致不适。

体力活动对健康的益处毋庸置疑,但前提是方法得当、强度适宜。

专家强调,老年人不应将运动视为负担或竞技,而应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比如饭后散步、打理花草,既能活络筋骨,又可避免过度劳累带来的伤害。

午睡时长如何控制

不少老年人因夜间睡眠不足或质量欠佳,白天常感疲惫。

冬季的寒冷天气,更是容易让人萌生出 “多睡一会儿” 的念头。但中午过长时间的睡眠,会使身体的昼夜节律失调。

过长的午睡会让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醒来后反而会更疲倦,甚至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下降等情况。

白天过长时间的睡眠会削减夜间的睡眠需求,致使老年人在本该深度睡眠的夜晚辗转难眠,陷入 “昼夜颠倒” 的恶性循环。

冬季气温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长时间平躺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这对于患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而言,尤其需要警惕。

那么,老年人在冬季该如何正确午睡呢?

午睡时间应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如此短暂的休息,既能让身体恢复清醒,又可避免陷入深度睡眠带来的起床后疲惫感。

最好在午饭后一小时左右进行午睡,这样既能让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又能避免饭后立即平躺引发的胃酸反流问题。

温暖舒适的室内温度能让身体更快进入放松状态,但也要防止室温过高,以免醒来时身体出汗后着凉。

选择舒适的椅子或靠背作为午睡地点,而非卧床睡眠,有助于控制午睡时长,防止身体过度依赖平躺休息。

对于一些午睡后常感疲惫的老年人,醒后可进行轻微的拉伸或散步来缓解身体的僵硬感。

站在阳光下做几个简单的舒展动作,既能恢复精神,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快恢复活跃状态。

另外,老年人在午睡前可营造放松的入睡氛围,如听舒缓的音乐或进行简单的冥想,帮助大脑快速进入休息模式,从而缩短入睡时间。

同时,要避免在午睡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提升午睡质量。

“温度”很重要

传统养生学认为,冬季是 “藏” 的季节,身体需要通过饮食来积蓄能量,以增强抵抗力、适应寒冷,所以生冷饮食要注意。

在北方,牛肉、羊肉等富含热量和蛋白质的食物是御寒的上佳之选,这些食材性温,能够温补肾阳、增强体质。

而南方气候较为湿润,饮食以平补为主,鸡肉、鱼肉和菌菇类成为很多人冬季餐桌上的常客。

当然,饮食应因人而异,老年人的体质各不相同,根据中医的说法,阴虚体质的老人适宜食用山药、萝卜、蜂蜜、牛奶等柔和滋润的食物;

阳虚体质的老人则更适合南瓜、大枣、红薯等温性食材。这种精细的饮食调节,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变化。

除了主要食材,饮食中的调味品也可适当调整,冬季用姜、葱等辛香料入菜,既能增添美味,又具有暖胃驱寒的功效。

比如,一碗加入姜丝的鸡汤,热气腾腾,不仅驱散了寒意,还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老年人冬季应尽量少吃冰冷的水果和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肠胃功能,蒸熟的苹果、烤红薯等,既保留了水果的营养,又减少了对胃肠的刺激。

很多人冬天喜欢吃火锅,但浓汤底料、高油脂肉类摄入过多,容易增加血脂和血压,给心脑血管健康带来威胁。

对此,老年人应选择清淡的火锅汤底,多加入蔬菜和豆腐类食材,合理搭配肉类和主食,这样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给身体增添额外负担。

冬季气候干燥,人体需要补充更多的维生素和水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冬季餐桌上不可或缺。

胡萝卜、西红柿、芹菜和黑木耳等蔬菜,营养丰富,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橙子、柚子等水果富含维生素 C,适量食用可增强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过冷食用,建议在常温下放置一会儿再吃。

这个冬天,让饮食的 “温度” 成为身体的温暖之源,以健康的姿态迎接来年的春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