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说过,人生有三大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深以为然,一部未完的《红楼梦》牵动多少人心。
人到中年再次阅读,一个受辱的穷人家孩子——金荣,让人不胜唏嘘。
金荣,他是十一二岁的少年,他父亲早逝,和母亲胡氏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她姑姑求了王熙凤才得以在贾府家塾附学。
先看看金荣这穷家孩子的故事。
这样贫寒的家庭,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他本该好好用功,可在学堂里他却根本没有用心读书。
偏那薛蟠本是浮萍心性,近来又有了新朋友,把香、玉二人丢开一边。就连金荣亦是当日的好朋友,自有了香、玉二人,便弃了金荣。近日连香、玉亦已见弃。故贾瑞也无了提携帮衬之人,不说薛蟠得新弃旧,只怨香、玉二人不在薛蟠前提携帮补他,因此贾瑞金荣等一干人,也正在醋妒他两个。
他在学堂里当了薛蟠的好友,不以为耻,却因薛蟠得新弃旧而嫉妒,并因此主动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童闹学堂之事。
金荣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 竟具 唧的角起口来。金荣只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地撞见他两个(指玉爱与秦钟)在后院子里亲嘴……
本没有之事,却被他说得和真实似的,都是因为嫉妒,而他嫉妒的不是谁用功读书,也不是谁文章写得好,而是嫉妒谁和谁相好,一个本应该用功读书的孩子,却在学堂里如此胡思乱想,可恨又可怜。
他如此之说激怒了贾蔷。
金荣只顾得意乱说,却不知还有别人。谁知早又触怒了一个。你道这个是谁?
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贾珍过活……
贾蔷成功地挑拨了宝玉书童茗烟,因茗烟年幼一心护主,就在书房与金荣大打出手。
金荣此时随手抓了一根毛竹大板在手,地狭人多,那里经得舞动长板。茗烟早吃了一下,乱嚷:“你们还不来动手!”
这场群童大闹,以金荣给人作揖磕头而告终。
金荣强不得,只得与秦钟作了揖。宝玉还不依,偏定要磕头。……金荣无奈,只得进前来与秦钟磕头。
小孩子在学堂受了气,自然要回家和母亲说说,来求得母亲的安慰,他也是这样做的,回到家就把学堂里,他认为不平之事和母亲说了,可不但没有得到母亲的安慰和体谅,却被母亲数落了一顿。
于是金荣忍气吞声,不多一时,也自休息了。次日仍旧上学去了,不在话下。
金荣的故事就在忍气吞声中结束了。
1.在学堂他因为长得还清爽而成了薛蟠的相好,和薛蟠学坏,此乃他的人生之辱。
(1)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单亲家庭的穷孩子,内心是没有安全感的,学堂也是一个孩子里的小集团,谁是贾家的孩子,谁家根基硬,谁在学堂就会享受众星捧月的优越感,如宝玉。
没有父亲,只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他,心里是渴望有个靠山的,薛蟠是有名的“呆霸王”,正好可以给他这种支持,他不由自主地投靠了薛蟠,在家里得不到依靠的孩子是很让人疼惜的。
(2)因为他贪图薛蟠每年都给他七八十两银子,刘姥姥进贾府时曾得到二十两银子,都可以回家做个生意了,那这七八十两银子,在穷苦的小孩眼里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了,他把这些银子交给了母亲填补了家用。
没有父亲,家里没有经营来源,这个小男孩能为家里赚到这笔巨款,他是乐意的,他也是很可怜的,小小年纪他就得操心家里支持和费用,承受着他那个年纪不该承受的东西。
贫穷给这孩子打上了烙印。
2.群童打架后,他当众给人作揖道歉,下跪磕头,这件事对他是一辱。
还是因为穷还是因为势单力薄,纵然有多少委屈和不甘,他都强不过,因为宝玉是贾府正牌嫡孙,他只是他姑妈低三下四求来了的一个上学机会。
这次的忍气吞声给这个还很单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贾芸看到宝玉时,嘴像抹了蜜,比宝玉大却甘愿当宝玉的干儿子,而小小的金荣却敢在学堂里和宝玉的书童茗烟与朋友秦钟一伙对着干,这是不知厉害关系的稚子之勇。
现实很快地给了他一巴掌。名烟当众揭穿了他的身世,他心里自以为很了起的姑妈原来如此,他姑妈在贾家的低三下四自然不会告诉他,还会在他面前摆出强人的模样,这样他错估计了自己的位置,多年之后,当他长得和贾芸一样大时,他会不会后悔当初在学堂的稚子之勇?
一份不知强权的稚子之勇,终以一个下跪磕头而失败。
(3)他的第三回受辱,却来自于他信任和相依为命的母亲
小孩子在外受了气,回家和母亲唠唠叨叨,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信赖和依靠,可是他没有得到母亲的安慰,反而受到母亲的一顿抢白。
哪个孩子没受过母亲的数落呢,为什么说他母亲的数落是辱没呢?看看他的母亲都说了些什么吧。
他母亲胡氏听见他咕咕唧唧的,说:“你又要管什么闲事?(1)好容易我和你姑妈说了,你姑妈又千方百计的和他们西府里琏二奶奶跟前说了,你才得了这个念书的地方儿。若不是仗着人家,咱们家里还有力量请的起先生么?(2)况且人家学里茶饭都是现成的,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来的,你又爱穿件体面衣裳。(3)再者你不在那里念书,你就认得什么薛大爷了?那薛大爷一年也帮了咱们七八十两银子。你如今要闹出了这个学房,再想找这么个地方儿,我告诉你说罢,比登天的还难呢!你给我老老实实的玩一会子睡你的觉去,好多着呢!”
(1)你念书是妈求了姑妈,姑妈又千方百计求来的,你是卑微的,母亲这样的话只会教会金荣自卑。
(2)母亲强调“人家茶饭是现成的”,你念书是省了家里的嚼用。他母亲说得实话,一个单身母亲独自带孩子的确不易,况且是在那个时代,但母亲这样的话,传递给孩子的是,孩子是一个累赘,有意无意的透着嫌弃感,这对一个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孩子来说,不能不说是种打击。
(3)他母亲的这句话,是对金荣很大的侮辱“再者你不在那里念书,你就认得什么薛大爷了?那薛大爷一年也帮了咱们七八十两银子。”
作为一个年轻守寡,饱尝人情冷暖的底层妇人,她不可能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能换来一点点好处,在夹缝里讨生活。她应该也是清楚,儿子身上有什么价值能得薛蟠的一点赏钱,也知道薛蟠到底是个什么样人,明知道儿子会和薛蟠学坏,却没有制止还支持儿子这么做,让儿子去交好薛蟠,让儿子去用色相换吃穿用度,换银子。
可以理解他母亲一个寡居生活的艰难,但无法理解一个母亲为了七八十两银子而不顾儿子的尊严,并且愿意让儿子继续下去,这真是对金荣很强的侮辱。
虽然小小年纪承受这么多,他还是很孝顺,把七八十两银子都给了母亲,在母亲数落后也没有顶嘴而是乖乖地睡觉去了,天亮后他又忍辱负重地去了学堂,重复他卑微的生活去了。
母亲的眼界和品格决定了孩子的前程。
同是单亲家庭,贾兰和金荣注定会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不仅仅因为贾兰是荣国府的嫡孙,还因为贾兰的母亲李纨出身书香门第,眼界和见识高过金荣母亲许多。
相比中午李紈还在教儿子读书,可金荣母亲胡氏在放学后只数落完儿子,就让儿子去睡觉了,比较之下,同是孀居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的。
正是因为母亲的教导,贾兰虽然也单亲,但是贫穷却没有蒙蔽他的双眼,他可以看到更远的东西——好好学习,考取功名,回报母亲。
而这些,都被金荣不得不蒙蔽了,他还年轻,只能看到学堂之内的争吵,而同样是上学的贾兰,就能看到这背后的东西,选择了有利于他的选择。
金荣母亲送孩子上学,只是为了能省点儿家里的开销,而不是为了更深远的东西,对于贫穷这件事,我觉得她很可怜,很悲哀。
所以贾兰正是在李纨的教导下,是学堂里认真用功的孩子。
而金荣只能在母亲为了七八十两银子的暗示下,继续和薛蟠学坏。
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寡妇,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育儿观念呢,这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差距。
如果金荣母亲也是知书达理,做不到为了儿子“孟母三迁”也应该劝导儿子去学堂的目的是珍惜机会好好读书,不是在儿子面前念叨去读书可以省去家用和嚼头。
如果他母亲再多点智慧,哪怕再穷,虽做不到“岳母刺字”或“穷且益坚”,但也不应该鼓励儿子去和薛蟠学坏。
柯罗里说“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
诚然如此。
正所谓母亲的眼界有多高孩子就走多远。
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有错,每个母亲都要反思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体。
高尔基曾说过“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金荣的故事结束了,他让我们心疼,也让我们每个当母亲的人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