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上海市府大楼

史鉴其身 2024-10-12 22:46:32

上海体育大学最出名的就是——旧上海市政府大楼

疫情来过一次,很多地方都封闭了没有进去,如今感觉回到了过去的开放时代,不用提前预约,也不需要排队审核。

带身份证刷一下就可以直接进去,参观校园。因其绿瓦的特点,上海体育大学本校学生自喻“绿瓦青年”。

明清绿瓦本来是一种建筑形制,代表藩王及主要在京衙门(地方衙门通常不用)。韩国的“青瓦台”,古代宫殿就是绿色,因为朝鲜本就是“藩”,没有资格用黄瓦。

如今大楼外立面保存还是挺完善的,看着很像是头顶绿瓦的故宫。

包括说两边还有一个古老的旗杆,当时估计是为了升旗所设计的。

现在作为行政楼,里面还有人办公,民国时期建筑,瓦色上低于天安门形制;清帝退位后,各地方和在京议院,政府机关都普遍用青琉璃瓦,成为一种新风气,也代表和过去皇城不一样。

它是民国大上海计划里最核心的建筑,这栋气势恢宏的市府大楼,最终在1933年10月10日落成。

正值多事之秋,危亡之际,两年前日本侵华。

所以当时国人其实也希望借它来向列强们宣誓主权,大楼落成之日,庆典规模是空前浩大,航空署还派来了9架飞机进行表演。

那一天全上海放假一天以示庆祝,中外人士共有10多万人亲临现场观礼。

此外我国的第一场集体婚礼也是1935年在这里举办,本来是57对新人,但其中一对涉嫌重婚,所以被中途劝退了,证婚人是当时的上海市长。

身处战乱之中,安乐日子又岂能长久,1937年淞沪会战,昔日富丽堂皇的市府大楼在日军的枪炮下被摧残得千疮百孔。

抗战胜利后,因为最繁华的租界地带已经收回,所以顺理成章去了人民广场南京东路核心区域,旧大楼也就没有重新修复。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7年,1956年,搬迁过来的上海体育学院看中了这栋大楼,并决定将它作为行政楼使用,变成了师生们口中亲切的绿瓦大楼。说实在的,近距离细节观看,墙上壁画,色彩有一点点脱落,毕竟是几十年风吹日晒的,作为曾经历史见证还是挺不错的。

大楼背后则是孙中山先生像,1938年,大楼遭受了日军的轰炸,楼北侧广场上由美术家江小鹣雕塑的孙中山先生像也被拆走,不知所踪(现中山铜像为2009年重塑)。

八十余年,建筑历经沧桑。如今重新立起的孙先生,在背后默默注视着这栋大楼,会不会唏嘘,往日代表着希望的“大上海计划”落空。

还有一个细节,东门的门楣石。

抗日战争期间,作为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的绿瓦大楼被日本侵略者占领。1940年,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者将大楼东侧门楣上的石雕切割下来,作为战利品运回日本,成为所谓“和平塔”基座的一块基石。

这座“八紘一宇塔”是二战期间,日本为了纪念神武天皇诞生2600年而建。建造基座中,有370多块石头是侵略战争时从海外各国掠夺、或从别国有名的建筑物上砸下来的。

从中国掠夺的石头是最多的,泰山石、庐山石、中山陵的石头、南京城的石墙、明孝陵墓的石头、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的门楣……都成为了这座塔的塔基,被日本人压在塔底。

尽管日本在战后将其改名为“和平之塔”,似乎想以此洗刷其军国主义的罪行,但被压在塔下的238块来自中国各地的石头,如同沉默的控诉者。

这块缺失的门楣石也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

绿瓦大楼的东门门楣原刻有卷草纹饰,目前被水泥门楣所代替,即是眼前所见,无声地述说着那段历史。

走一圈大楼想到两处不同感悟,包括这种以前不知道的历史,建筑无言,却可诉说,历史其实是千丝万缕在生活中,还是要实地来看看啊。

此外,附近的其他建筑也不错,当年的大上海计划少数落成的建筑……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都还在适合来看看,对面的长海医院,这个建筑当初是的大上海计划的上海市博物馆。

1936年建成,位于长海路174号,现在是医院拍片的影像楼;整个建筑平面呈“工”形,中央门楼仿北京鼓楼。

当年的上海市图书馆就是现在杨浦区图书馆。

过去三野解放上海,为了人民不用大炮和和炸药包,后人才能受阴庇。

内部也是保存挺完善的,古色古香,而且博物馆、图书馆还有市政府大楼,都在一片区域,也是当初规划的完善,当然现在看还是太小了。市政府(体育大学)对面就是博物馆(医院),非常近,在向东边走一段路,就到了这里,图书馆倒是一直是图书馆的功能。

感谢这位,1934年旧上海市立图书馆建筑设计师——董大酉

他也是当初大上海计划的设计师

图书馆一楼保留了古代感,台灯都是绿壳,挺复古。上到二楼的话比较现代,虽然头顶,大柱也是古代建筑,但新的阅览室还配备多媒体。

很多人带电脑电子设备,桌面也有充电口。刚好和前面,一古一今。

二楼还有一个小惊喜,讲述过去的上海市规划的历史啊,可以过来看看环境,作为一个历史陈列,介绍了过去的规划设计。

当年中山先生的大上海特别计划,五角场那一片大部分是国开头的路名;原计划建设的上海市中心城区一共五条主干道,中间有各小道连接,根据分布区域不同以“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九个字打头命名。

然而,计划最终因为抗战爆发半途而废,“国”、“民”、“政”开头的路名倒是留了不少,这一片叫市光路,也是过去的“市中心”一个见证吧。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又爆发;国民政府梦想建立的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计划也随之成为泡影,被人遗忘了近大半个世纪。

直到“新五角场”破土动工,如今提起五角场,人们更多想到是商场还有附近的知名大学——复旦大学,不而是计划中的上海市中心。

历史似乎兜了个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图书馆也是过去流行的宫殿造型,而且挺巧这个大楼门口也摆着同样造型的旗杆,估计也是为了每日的升旗仪式。

两者确实挺像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而更远处的江湾体育场,曾名“上海市运动场”,1935年10月竣工交付,是当时“大上海计划”中的重要公共建筑项目,曾有“远东第一体育场”的美誉。

运动场南北长330米,东西间距175米,场地总面积达37500平方米,拥有座位数约40000个。1954年曾进行过大修,1989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作为文物保护建筑又进行了全面修缮,现在作为体育场使用,也有不少体育赛事在此召开。

作为“大上海计划”公共建筑群——每个建筑都有一个牌子,告知游客曾经的历史和旧称,这一点挺好的,保留下来的文物让人能更好了解过去。

这一片建筑也并不都是集中在一起,有的地方还是要走一段路,我也是分几次才看完的,有时间可以来散散步。

16 阅读:13995
评论列表
  • 2024-10-14 02:56

    很不错,特有的民族建筑气象[点赞]

  • 2024-11-16 14:21

    我一个上海人都没有去过!改天去看看!

  • 2024-10-28 13:52

    绿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