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蔡徐坤还深陷“C女士堕胎录音”“W女士未成年疑云”的舆论漩涡,社交平台一度“查无此人”,代言纷纷撤档,内娱舞台直接“静音”。谁能想到,两年后的今天,他一场南昌商演直接让商场客流量突破15万,微信指数峰值飙到1.47亿,粉丝包机赴会、同款鞋10分钟销售额破千万,甚至逼得南昌文旅局连夜推出“蔡徐坤粉丝专属Citywalk”。
这场面,堪比《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五百年后一个筋斗云重回天庭——只不过,蔡徐坤的“五行山”是法院判决书,而他的“筋斗云”是名誉权胜诉公告。法律一锤定音,“顶流”原地复活,粉丝泪洒现场高喊“坤坤无罪”,仿佛过去的黑料全是平行宇宙的幻觉。
但别急,这场“顶流复活节”的魔幻之处才刚刚开始。法院判的是“超能摄影阳阳”“懂瓜呱”造谣蔡徐坤“W女士未成年”诽谤成立,可没判2023年“C女士堕胎事件”是假的——蔡徐坤自己都承认“有过交往,私事已妥善解决”。换句话说,这胜诉好比“证明我没偷那家的鸡,但另一家的蛋是不是我拿的,咱不提”。
更幽默的是,粉丝们高举“法律还他清白”的灯牌,可法律只管诽谤,不管道德争议。就像你告赢了邻居造谣你“偷外卖”,不代表你没在小区遛狗不牵绳——但显然,粉丝的应援声浪已经自动把胜诉升级为“全面平反”。
蔡徐坤团队这波操作堪称危机公关教科书:胜诉赔偿款全捐公益,既赚了口碑,又暗戳戳把“维权”包装成“行善”。但仔细想想,这钱本是造谣者的赔款,如今成了明星的慈善秀,相当于用别人的钱包给自己立牌坊——这波“赎罪券”买卖,稳赚不赔。
更绝的是品牌方。一年前还对他避之不及,如今见他微信指数破亿,立马排队递合同。某运动鞋品牌直播间每秒涌入3万人,销售额暴增,完美诠释了商业世界的“真香定律”:黑红也是红,只要数据漂亮,道德瑕疵都是“成长的代价”。
这场闹剧暴露了娱乐圈最荒诞的“循环BUG”:
法律胜利≠舆论胜利:法院判的是“部分谣言不实”,但公众默认“全面洗白”,于是明星团队趁机模糊焦点,把法律结果当公关工具。
数据即正义:只要粉丝够疯、带货够猛,黑历史都能被刷成“励志逆袭”。毕竟在资本眼里,15万客流和1.47亿指数才是硬通货,谁在乎真相是“无罪”还是“没被抓住”?
公益变洗白流水线:从范冰冰到吴亦凡,明星出事就捐款,仿佛公益是道德污点的“漂白剂”。蔡徐坤这次不过是升级版——连捐款都不用自掏腰包。
当粉丝为蔡徐坤的“王者归来”狂欢时,不妨问问:我们是在庆祝法律正义,还是在消费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魔术?当品牌方为破亿指数欢呼时,是在支持“维权勇士”,还是跪舔“财富密码”?
或许,这场“顶流复活节”最讽刺的结局是:两年后,当另一个明星塌房又翻身时,今天的剧本会被原封不动再演一遍。毕竟,娱乐圈的记忆只有7秒——刚好够发一条热搜的时间。